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历经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修建,到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历时89年,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
最早,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看中了承德这片土地,因为这里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最主要的是直达清王朝的发祥地--北方,是满清皇帝家乡的门户,这个地方内可俯视关内,外可控蒙古各部,于是选定在这里建行宫。另外,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为了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1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
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修建,逐步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建成36景,并建好山庄的围墙。雍正朝代暂停修建。直到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皇帝又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新增加乾隆36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形成界墙内约占地564公顷,规模壮观,别具一格的皇家园林。最终与康熙建成的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避暑山庄虽经历了三代皇帝,但是真正修建的只有康熙和乾隆,雍正时期没有进行建设,属于暂停修建的一段。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