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话就说明你很年轻。
日本的科技研发实力强,闻名世界。日本的手机技术及产品曾经引领世界潮流。
日系手机以精致、美观时尚、炫酷的外形,工业设计美学感,齐全的功能,曾经独领风骚。
三十多岁以上的人知道,在2000前后,中国手机市场上的主要品牌除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三星之外,日本的夏普、松下、索尼、京瓷、索尼爱立信等品牌也很风靡。
但后来,日系手机在国际市场集体大撤退、在中国市场几乎消失。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日本的科研实力在上世纪后期崛起,手机产品即是一个体现。
世界上第一部无绳移动电话,于1973年在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诞生。它重达2磅,有两个砖头那么大。
日本也跟进这项技术的研发,并且推出了“ショルダーフォン”(汽车电话)业务。
它可以放在汽车上接打电话。而且行走时可以像挎包一样挂在肩上,因而英文叫Shoulder Phone,即肩挎电话。但它的重量有2.6kg,随身带着还是挺沉重。
随着摩托罗拉研发出了便捷易携带的无绳移动电话,日本厂商及时跟进,研发出了类似产品。
从此,无绳移动电话开始进入小型轻量化时代,便于随身携带,成为可以一手掌握、名副其实的“手机”。
而且,我们熟知的一些日本企业,松下、京瓷、夏普、索尼、三洋、东芝、日立、富士通、NEC、三菱等,纷纷在手机研发领域发力,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自己的手机产品。
在手机技术和产品方面,日本创下了多项世界第一:
……
当时才是2000年前后,手机算是高档消费品,电信通讯资费高,主要用途是拨打收听电话、发短信。而日本以全球先进的技术支撑,研发出了功能丰富的一系列手机。
例如当时日本手机大多配有相机功能,某些机型的拍摄效果接近于数码相机,还支持录像功能。于是,手机拍摄的照片经常被夹在短信中传送,兴起了一个热潮——彩信。
另外,日系手机还开发出了oneseg手机电视功能、音乐下载、Walkman音乐功能、双屏幕折叠、无边框、骨传导、裸眼3D显示等当时很前卫的功能,呈现出“全能”特征。
日本在手机技术应用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
例如日本NTT DoCoMo公司于1999年推出的i-Mode技术,是一种通过手机使用互联网的服务。
而且,NTT DoCoMo公司联合手机厂家,开发了含有FeliCa芯片的新型手机,利用RFID近距离感应技术,可作为电子钱包,用于购物付款、电子车票等。
目前我们所用的智能手机的大部分功能,当时的日系手机都已具备。
另外,日本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铺设和推广手机3G系统的国家。
日本手机产业在21世纪初就这么先进,引领世界,为什么后来突然落伍了呢?
这里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日系手机的应用开发方向没有紧跟时代变化。
日系手机提早开发出的这些先进功能,在本国可以应用,但是毕竟岛国日本的人口、市场容量很有限,很容易达到饱和。
而在其它很多国家市场,受限于电信网络基础设施、资费、使用习惯等因素,这些先进功能难以推广开来。
多年以后,日本手机业界反思落伍的原因时,把日系手机 2004年至2007年期间自嘲为“ガラケー”时代。
其大意就是说,当时日本手机界无视全球手机技术大环境,闭门造车,醉心于开发一些当时脱离国际市场应用的功能。
由于日本手机在功能研发方面追求精益求精,“内卷化”严重,变成了孤岛,以致于没赶上世界手机产业的发展趋势。
例如当Apple致力于开创智能手机时代时,日系手机却在专注于手机电视等内向型服务的开发。
当日本手机也进入智能机时代时,国内市场遭遇到了“全触屏容易误操作”、“电量下降太快”之类的非议和抵制。
从而,日系手机的市场份额,逐渐被苹果、三星等后起之秀抢占。
当中国的华为、VIVO、OPPO、小米等全面崛起后,日系手机在中国市场一落千丈,以至于如今很少看到其踪影。
其二,日系手机厂家与通讯运营商的特殊关系。
在日本,手机厂家与通讯运营商的合作模式是:手机厂家负责研发、生产,通讯运营商负责宣传推广、渠道销售。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分工明确,可以把分工做得细致、专业。而最大弊端就是厂家容易被通讯运营商绑架,受制于人。
在日本,主要的几家通讯运营商是IDO、NTT DoCoMo、Soft Bank、KDDI,有各自的市场地盘。
于是,对于用户来说,首先考虑的是选择运营商,看哪家的网络更稳定、快速,消费合约更实惠。然后,再选择运营商旗下售卖的手机品牌产品。
这种市场环境,意味着运营商几乎决定了厂家产品的市场命脉。运营商对于旗下机型的营销策略和力度,决定了它们的市场表现。
当日本众多企业进入手机产业阵营时,运营商则更有了谈判筹码。于是,运营商为了扩大自己的利益空间,而与厂家讨价还价,逼迫厂家就范。
而且,如果运营商的市场策略失误,自然会累及厂家。例如NTT DoCoMo进攻国外市场一度受挫,损失惨重,就于2002年撤出海外投资,NEC、松下等手机厂家也随之从海外撤退。
在这场博弈中,厂家显然处于下风,也更容易受伤,盈利空间有限甚至亏损。
这种资源合作关系,也使得日本手机厂家的市场开拓能力较弱。例如后来厂家纷纷奋起直追、拓展海外市场,然而征途并不顺利。
可见,由于经营模式内因加上国际市场外因,加之手机产业竞争加剧、利润空间日益缩小,日系手机厂家便纷纷退出海外手机市场,身影逐渐在世界手机产业舞台上淡出。
当然,这些厂家大多实力雄厚,不乏世界500强企业,旗下产业众多。
手机产业并非它们的本业或者主业,投资不利而尽早、止损退出,也属企业经营的正常做法,或者说是无奈之举。
例如日本在筹备2020年东京奥运会时,通讯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于是,日本通讯运营商DoCoMo与国外的诺基亚、英特尔合作,进行5G网络实验,以保障届时实现5G商用。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