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北京圆明园遗址上石质建筑遗留的比较多?

发布时间:2022-02-22 / 作者:清心寡欲

能复原吗?


 圆明园是北京的一处伤口。一百多年了,伤口仍隐隐作痛。在中国古代众多皇家园林中,圆明园无疑是让人格外瞩目的,不仅缘于往昔“万园之园”的美名,可恶的英法联军当年的那一把火,中国的目击者讲述了大火之下的悲惨景象。

他们痛心疾首地看着大火不仅吞没了圆明园,还蔓延到海淀镇里的王公官员府邸,直至今天颐和园万寿山上的庙宇和建筑。 恭亲王率领一批官员,在北京附近的一处小山丘上目睹了这一幕。

接到恒祺的第一份报告后,他已经得知圆明园遭到了全面破,他无法掩饰自己的悲痛和气愤。圆明园的档案记载,所有在场的人都痛哭流涕。圆明园被焚到清王朝气数将尽的中国封建王朝垂死挣扎的20世纪初,无数人曾经到访这座荒废遗弃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内有40处独成格局的园林风景群,也就是著名的《四十景图》,其中有一景叫 “上下天光”,俯借了“天光云影”,即站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颇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之妙。


其实圆明园中大部分的造景是水景园,其中福海以大水面为中心,中央用巨石砌成3个小岛,各岛被河流隔开。但各式桥梁将它连接成一个整体,海岸有很多变化,营造出仙山楼阁的意境。

  


圆明园中的长春园,有一群独特的欧式景观,即西洋楼景区,它由谐奇趣、养雀笼、黄花阵、方外观、海晏堂、线法山等10余处景观组成。松柏林木、绿篱的修剪,喷水池、围墙、道路铺饰及铜塑石雕都极具西洋特色,同时,结合当时朝代的砖雕、琉璃饰件和叠石技术,使得这片欧式建筑景观独具民族化。


游圆明园,西洋楼遗址景区是必须去的。不看西洋楼遗址,可以说就没有来过圆明园。进西洋楼景区必须再买购票。我自己看了西洋楼遗址,才弄明白了几件事。首先,明白我平时在报刊杂志上见到的圆明园照片,大都拍于西洋楼景区。



但在西洋楼景区里,有一点实在怎么想也想不明白,那就是:石头修建的欧式建筑,简直坚固异常,为什么会竟会残断如此?粗大结实的石柱、石梁竟断成几截?如果没有超乎人力的猛然打击,它们绝对不会断裂如此。


由于大火最容易毁灭传统的中国木制建筑,也许是古代的瓷器、书画在常人看来风格统一过于常见,容易选择性忽略,圆明园留给社会的印象似乎仅是残垣断壁上几根悲伤的石柱和流落海外的铜制兽首。


圆明园作为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园林艺术瑰宝,无论在造园艺术还是设计手法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即使今天的圆明园我们无法亲眼目睹它曾经的辉煌与华丽,但是眼前留下的圆明园遗址,却有着独一无二的震撼力和残缺美。


 不管是重建、修复还是完整保存废墟,都是因为圆明园在我们中国人心中太重要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