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娜·马卡洛娃是前苏联人,女性 ,曾亲手处死过1500多名自己的同胞,双手沾满了苏联人的鲜血。战后隐姓埋名,成为了逃脱国家制裁的叛徒。苏联内政部和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在二战后一直企图抓捕这位曾经帮助过法西斯军队的女魔鬼。几经周折,在30年后的1978年夏天,克格勃才抓到了这名帮助纳粹德国射杀苏联游击队员及其家人的苏联女罪犯。经审查,她对自己亲手处死过1500多名苏联人的事实供认不讳。
苏联女兵马卡洛娃干了什么,克格勃为什么要花整整30年抓她?
1。马卡洛娃是屠杀自己同胞的女魔鬼。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国撕毁了《苏德和平协定》,兵分三路、悍然发动了对苏联的闪电战。在侵略战争中,德国纳粹分子对苏联人民犯下滔天罪行。他们草菅人命、肆意抢劫财富,虐待俘虏,掠夺资源 、残害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惨无人道的行为罄竹难书、令人发指。、
更让人气愤的是,一些苏联人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际遇绑在一起、拿起武器在斯大林的旗帜下保家卫国。却贪生怕死,做了软骨头,甚至于背叛祖国和人民,最终成为了残害自己同胞的凶神恶煞,成为了德国纳粹分子的帮凶——马卡洛娃就是这样的一位苏联叛徒。
后来,当苏联红军解放德国占领区布良斯克时,被解救出来的苏联人都对红军哭诉,说是有一位名叫安东尼娜·马卡洛娃的女刽子手,自己明明是苏联人,却丧尽天良,为德国服务,杀害了1500多名同胞,其中包括重伤员、老人和孩子。
这些被解救出来 、骨瘦如柴的苏联人一想到那个拥有年轻而不失俏丽的面孔却心如毒蝎的刽子手就心有余悸,甚至于彻夜不眠,极力要求红军对其进行惩罚。可是,苏联军队到处打听、搜索就是得不到她的一星半点消息。万般无奈,只好上报给了克格勃,希望借助他们强大的情报网络找到这个民族的十恶不赦的罪人。
2。曾经是抵抗纳粹德军侵略的女战士。
其实,马卡洛娃在二战爆发前就离开学校来到了苏联的首都莫斯科,原打算在此找份工作。而战争爆发后,这样的愿望已经难以实现了,她加入苏联志愿兵,上了苏德战场。
1941年秋,德国中央集团军向莫斯科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由于苏联仓促应战,准备不足,战事在开始时屡屡失利。在维亚济马战役中,苏联伤亡了100多万人,另有50万人被俘。安东尼娜参加了这场战役,待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了死人堆里,自然惊恐万状。她要归队,但她孑然一身,不便行动,她只好请求当地人给她提供藏身之处和食物,进行休养。
精力稍事恢复,她开启了漫长而艰难的归队旅程。进入洛科特(德占区)后,她偶遇了一名德国警察。她当然隐瞒了自己的经历,而德国警察却愿意为她找份工作安身,还说这份工作轻松,有一定的报酬,还提供住宿等等。当时,安东尼娜并没有想到"好心“的德国警察是要她做刽子手的工作——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处死那些被捕的苏联游击队员及其亲属们。
3。马卡洛娃对苏联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这个德国警察也一直不让马卡洛娃知道她屠杀的对象身份,而被枪杀的游击队员们也一直不知道朝自己开枪的是什么人。马卡洛娃在第一次"工作”时,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在执行第一次死刑时,她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只是,如果她看中了被射杀者的衣饰,她会把衣服、饰品留下来,自己穿用。
以后,工作结束后,她会修饰、打扮一番,然后和德国人一起跳舞、狂欢、娱乐。天快亮时,她会来到监狱,近距离观察、凝视那些即将在清晨被处死的人们——如果说开始她上当受骗了,对屠杀对象是自己的同胞一无所知,那么有了这样的“探监”经历,她应该清楚了自己处决的是苏联同胞了。 但是她并没有及时收手,或者停止“工作”或者逃匿、反抗。马卡洛娃似乎成为了麻木不仁的行尸走肉,依然日复一日地持续着自己的犯罪行为。
4。二战后的30年马卡洛娃隐名埋姓,苟延残喘。
直到1943年夏,苏联红军收复了布良斯克地区,绞死了那些为德国纳粹分子工作的叛徒。但是,阴差阳错,罪恶深重的马卡洛娃却逃过了一劫。因为她此前患了性病,已被德国人送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医院治疗去了。
二战后,人们开始追查民族败类,马卡洛娃自然名列其中。但是,由于资料残缺,人们除了知道她生于1921年,战前辍学、来到了莫斯科外,其他的信息一无所知,这给追查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几经努力 仍然一无所获后,克格勃只好把马卡洛娃的卷宗保留了下来。没有人相信这个女魔会凭空人间蒸发。
后来,调查人员经过统计,发现与其年龄相当、也叫安东尼娜·马卡洛娃的同名妇女有250多人。但是,经过侦察、审讯,这些都不是当年的那个刽子手,最后一一被排除掉了。但是,克格勃依然坚信马卡洛娃还在人世,她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欠下了同胞的血债,她必须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而那些布良斯克地区活了下来的人们,也一刻没有忘记马卡洛娃。他们也四处活动,为破获这一案件找线索。其中有人对调查人员说,自己每晚在梦魔中都会见到这个女人,死也忘不了她那张嘴脸。其实,之所以马卡洛娃案没有进展 ,是因为调查人员从没想过要详细审查她的姓氏——她的真正姓氏是帕夫诺娃,后来的马卡洛娃是上学时被老师叫出来的——以后将错就错、被得到了延用。
事有凑巧,1976年一位莫斯科官员在办理旅行签证时写下了所有近亲的名字。这家人都姓帕夫诺娃,而只有一位女性名叫安东尼娜·马卡洛娃。在此基础上,克格勃还发现安东尼娜·马卡洛娃在1945年结婚之后改用了自己丈夫的姓氏——金斯伯格。最后,克格勃终于锁定55岁的安东尼娜·金斯伯格就住在白俄罗斯的一个叫利普的小镇上。
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马卡洛娃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原来,1945年马卡洛娃在医院遇到了退伍军人维克多·金斯伯格并与之相恋、结婚。战后,她随丈夫来到了他的家乡利普小镇定住了下来,二人育有两个女儿。克格勃闻风而动,带上幸存者来到白俄罗斯小镇利普,经过指认,所有证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安东尼娜·金斯伯格就是当年的刽子手安东尼娜·马卡洛娃,克格勃立即对她实施了逮捕。后来,经审讯,安东尼娜承认了自己向德国纳粹分子提供服务的事实,还叙述了那段恐怖日子里发生的诸多细节。
匪夷所思的是,马卡洛娃在拘留中心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曾经犯了罪。她轻描淡写地告诉调查人员:“自己依然记得每一次执行的死刑,但丝毫不感到愧疚”,她还振振有词:“自己杀人是为了活命。”。
更可笑的是,在法院审判过程中,马卡洛娃说希望法院判她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法院拒绝了她的无理要求,最后判处了马卡洛娃死刑。对这样一位不懂廉耻的民族败类,莫斯科也拒绝了对她宽恕的请求。1978年8月11日,马卡洛娃被处决。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马卡洛娃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