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包子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有名的小吃。它创建于1858年,属于中国古代品牌。狗不理包子来自清代。清末,天津有一家包子店,名为“德居”,店主是绰号“狗子”的高贵友。他做的包子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高贵友太忙了,没时间和顾客交谈。结果,吃包子的人都叫他“狗卖包子不理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喊他“狗不理”,所以“德居”被“狗不理”取代。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的风味名点。它色白面柔,大小一致,底帮厚薄相同,一咬起来直流油,但又不感肥腻,味道十分鲜美。它在用料和制作上都有讲究。具体是用肥瘦鲜猪肉3:7的比例加适量的水,佐以排骨汤或肚汤,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味精等,精心调拌成包子馅料。
包子皮用半发面,和面时水温一般要求保持在15℃左右,在搓条、放剂之后,擀成直径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匀的圆形皮。包入馅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时用力将褶捻开,每个包子有固定的15个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然后上炉,用硬气蒸5分钟即可。
狗不理包子名扬天下,走得是领导带货推荐路线。当时直录总督袁世凯吃过狗不理包子感叹好吃好吃,将包子奉献给慈禧皇太后拍马屁。慈禧这个老女人吃了包子后开心得不得了,吟诗一首:“山中走兽云中雁,腹地牛羊海底鲜,不及不及狗不理,食之真的是长寿”,从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