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就是不得人心,而曹家真正意义上算不的篡位。
我是章素,我来回答。
司马家篡位的卑劣之处在于道德层面。
曹家篡汉毕竟是一寸一寸土地打下来的,曹丕时期又颁布新政,致力于文武平衡。
所以至少在流程上人家做的很漂亮,内政方面也在努力寻求协调发展,曹丕后期和曹叡初期可以说是做到了国力鼎盛,鲜有负评。
但司马家不同,司马家的篡位属于捡现成的。而且司马家最为人不齿的行为,是司马懿指洛水为誓,后来又翻脸。
这件事在现代社会来看确实不算很夸张,但在那个时代,是属于道德层面的恶行。
古代没有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更没有契约精神,因而需要从祖制、圣人的教化以及纲常礼法当中去吸取经验,来教导一个时代的人如何为人、为孝、为臣、为君,这是一个时代最基本的道德约束。
刑名律法在那个时代虽然已有完备的体系,但更多适用于盛世治国,不适用于乱世。
在人臣走到权利巅峰的时候,律法和道德约束是可以被忽略掉的,只需要士族集团给足合适的托词,曹操外姓封王就是很好的例子。
但曹操的所作所为还可以圆回来,曹丕称帝时,至少也是刘协的禅位,在名义上也是正统,并且没有上升到道德层面的信任体系的崩塌。
所以总得来说,曹家做到了兼顾、平衡、表面上的工作人家至少是做到位了,并且没有上升到道德和社会层面的危机。
但司马家不同。
司马懿洛水起誓实际上是直接撕毁了那个时代最朴素最简单却也是共识度最高的社会信任体系,那么这个口子一旦被打开,后世的臣子在欲行不臣之事的时候,就有了先例。
魏末甚至还出现了司马昭光天化日之下搞死皇帝的恶劣行为。
这也导致了在后来西晋立国时,忠义信任体系无法稳定。司马家害怕有人重走这条路,因而加强了宗亲的地位,使其失去制约,并且直接导致了后续的八王之乱。
忠义不能立国,只能以孝,宗亲和士族一旦一极疯涨,必然导致政治的天平倾斜崩坏。
这场社会信任体系的重建,后世花了多少年去填补,付出了多少代价?
我想这应该是比篡魏更为可怕的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