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白眼病是什么原因(乌龟白眼病什么引起的)

发布时间:2023-03-14 / 作者:清心寡欲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乌龟白眼病是什么原因,以及乌龟白眼病什么引起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乌龟得了白眼病怎么办?

相信饲养过巴西龟的朋友对巴西龟的白眼病一定都不会感到陌生。白眼病是巴西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它主要是由于水质环境的长期恶化、水质碱性过高、刺激到巴西龟的眼部,导致乌龟用前爪擦眼感染细菌所致。如果患病的巴西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很难逃脱死亡的命运。

临床显示,患白眼病的巴西龟眼部会发炎充血、眼睛会逐渐的肿大。龟的眼角膜和鼻粘膜会因为眼部的炎症而逐渐开始糜烂,在眼球的外部会被分泌出的白色物质掩盖,眼睛内部存在炎症。

患白眼病的巴西龟经常会用前肢擦眼部,而且巴西龟的行动会变得缓慢迟钝,巴西龟不再摄食。当巴西龟严重患病时时,会丧失眼睛视力,最后龟体日渐瘦弱而死。有些病龟在发病初期仅有一眼患病,如不采取措施,很快另一眼也出现症状。

巴西龟的白眼病较长出现春季和秋季。在此时,饲养者要做好白眼病的防御工作。加强巴西龟的饮食管理和环境管理。当发现巴西龟患有白眼病的时候,饲养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和治疗,不然等巴西龟患病严重时,就很难在进行治疗了。

乌龟得白眼病的原因 乌龟得了白眼病怎么治

在乌龟的常见疾病中,白眼病算是比较高发的,而想要让它健康成长,饲养主人就得了解一下关于乌龟白眼病的治疗方法,那乌龟得了白眼病怎么治最有效呢?

乌龟得了白眼病怎么治最有效

1、发病初期,用红霉素、金霉素软膏涂抹患部,每次涂抹1-2分钟,每天一次,连续用药数天,可见好转。

2、对已经患病的龟,应单独饲养,并对原饲养容器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以上进行消毒杀菌。对于同缸饲养的龟若发现已经有的患有白眼病,其它的可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溶液浸泡。这既是预防措施,又可用作早期治疗。稚龟用20毫克/升浓度,幼龟至成龟均用30毫克/升浓度,浸洗时间长短依水温高低而定。必要时每天浸洗1次(40分钟),连续浸洗3-5天。

3、若龟的病情较重(拒绝进食并且眼睛已不能睁开),应每日用抗生素类药物溶液(每毫升含抗生素500-1000单位)浸泡一小时以上,然后用抗菌眼药膏涂抹患处,并放置于阴暗处饲养,以促进白色分泌物尽快脱落。

4、对病症严重(眼部糜烂)的龟,首先将眼内的白色物、白色坏死表皮清除干净,若出血,应继续清理。然后将龟浸泡于有维生素B和土霉素的药液中。药液按每500克水中放1/2片土霉素、2片维生素B的比例配制。

乌龟白眼病会自愈吗

一般情况下不能。

乌龟得了白眼病之后,一般是不能自愈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病症,可能病情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传染其他健康的乌龟或是导致死亡。

乌龟得白眼病的原因

乌龟之所以会得白眼病,可能的原因有饲养密度过大、没有及时进行换水,导致水质变坏,碱性过重而引起,或是乌龟的眼部受伤后感染细菌而致。

发病季节为春秋、冬季,越冬后的春季为流行盛期,通常发病率为20%-30%。

乌龟得白眼病会瞎吗

可能会瞎。

如果在乌龟患白眼病之后,不及时的采取措施缓解,随着病情的炎症,有的乌龟的眼睛凹陷烂掉,严重时一侧甚至两侧失明,即所谓的“盲眼”。

乌龟白眼病的症状

发病初期,乌龟的眼部紧闭不能睁开,在眼眶周边蒙上了一层白雾状或白色分泌物,随后眼部发炎充血,眼角膜和鼻粘膜因炎症而糜烂,病龟常用前肢摩擦眼部,行动迟缓,对外界的反应不灵敏,食欲减少或不在摄食,严重病龟眼睛失明,最后瘦弱而死。

怎么预防乌龟得白眼病

加强饲养管理

越冬前和越冬后,开始摄食时,经常喂给动物肝脏,如牛肝,羊肝,兔肝,鸡肝等,加强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龟器皿消毒

养龟的玻璃缸,水族箱等都用10%食盐水浸泡30分钟。在用清水冲洗后再养龟。

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溶液浸泡

这既是预防措施,又可用作早期治疗。稚龟用20毫克/升浓度,幼龟至成龟均用30毫克/升浓度,浸洗时间长短依水温高低而定。必要时每天浸洗1次(40分钟),连续浸洗3--5天。

乌龟为什么会白眼

原因如下:

水质太差:乌龟生活的水质太差,就会刺激到眼睛,导致它们感染白眼病。另外,水质太碱也有可能会引发白眼病。

细菌感染:乌龟眼睛受到感染以后,也容易患上白眼病。细菌感染导致的白眼病,容易引发红肿和发炎的情况。

外伤感染:乌龟的眼睛受到伤害以后,也容易感染细菌,导致白眼病的出现。

乌龟白眼病的治疗方法

1、立即换水:乌龟患上白眼病后,饲养者需要立即给它们换水,并且保持水质清洁。另外,还要将水质调整为弱碱性,这样可以降低感染的几率。

2、下药:乌龟染上白眼病后,无法看清周围的环境。饲养者需要先给它们涂抹红霉素眼膏,缓解眼睛周围的不适,也可以杀死眼睛内部的细菌。

3、干养:饲养者给乌龟上完药后,不要立即放入水中。可以给它们准备一个湿润的环境,让它们将药物全部吸收。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