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导弹打不到敌方飞机,会飞到哪里?该如何处置?

发布时间:2022-02-24 / 作者:清心寡欲


100%的命中率,“发现即意味着击落”,这些空战导弹的谚语专家们给我们普及了不少。确实现代空战导弹确实非常强,不但对付大目标的飞机,对付导弹也都不在话下,但是这个100%命中率只有理论上可能,现实当中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战斗机与空战导弹就是矛与盾的存在:防空导弹目前确实弯道超车了,性能强到战斗机摆脱不了,但是战斗机的水平也在不断上升,对付空战导弹的办法也是越来越多!

就拿战斗机来说,现在都装了雷达告警装置,对付红外格斗弹怎么办?于是又装了尾焰告警装置,而且现在大多数战斗机都还装有电子对抗干扰系统,针对不同导弹进行不同的干扰,比如红外制导的就释放红外诱饵、金属箔条等措施,有人说现在导弹都能认清楚假目标,没用?但是如果是滚转机动满屏放干扰呢?比如这样:

还能保证红外成像能够准确的抓住目标吗?个人还是比较怀疑的,甚至如果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战机释放的诱饵弹炸开了就是一个飞机的形状呢?对于主动雷达制导的空射导弹,战机可以对导弹实施干扰,并采取一系列的战术动过规避。导弹在受到外界环境干扰(红外、电磁干扰等)、自身发生故障等都可能出现“丢失目标”的情况,这很正常。甚至未来AI技术到达一定程度,面对来袭导弹,计算机会自动计算出一套机动规避导弹的战术动作,自动驾驶提反应时间等等!

举个例子来说,在2017年6月18日的时候,美军一架F18“超级大黄蜂”战机与叙军苏22对地攻击机在空中相遇。三代机碾压二代机的段子,而且还是对地攻击为主的二代机。F18能轻易占据主动并发射一枚AIM-9X近距空空导弹(红外导引近距格斗弹),这是AIM-9的最新型号,也是世界最先进的近距格斗弹,命中率号称100%,结果大跌眼镜,苏22释放了红外干扰弹,AIM—9X脱靶,美军飞行员补射了一枚AIM—120才将F22击落!各国军队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武器并不总像军火商吹嘘的那么灵。

AIM—9X

击不中目标或者失去目标当然就“脱靶”了,那么脱靶的导弹最后怎么处理的呢?

导弹自诞生以来很快就用上了自毁引信,简单的说就是在引信解锁后引信内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在计时器达到某个时间点的时候启动自毁装置,自毁装置就会直接引爆在弹体上的自毁炸药从而引爆导弹战斗部达弹体彻底炸碎。如果是某些大型导弹、卫星等,还会撞上遥控自毁引信,在导弹出现异常或者目标不正确的时候通过人工遥控的方式对导弹进行自毁操作。导弹都装有自毁装置,在脱靶后飞不多远就会启动自毁程序,最终自毁——目的是以免造成意外伤害,再有就是防止泄密。

比如去年6月,某岛国试射导弹失败,导弹在发射后,“弹体发生不规则的滚动”,失去控制,测试人员启动了导弹的自毁程序,导弹自毁。这是导弹发射失败采取的措施,同样也适用于那些脱靶的导弹——不仅仅是防空导弹,还包括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反舰导弹等大多数都装有自毁装置。当然对于空空导弹这种小型导弹来说,一般就是延时引信!

当然这个自毁装置其实也会经常出问题,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靠,比如炸南~联 盟使 馆被炸那次,美国的钻地导弹经过强烈的冲击后损坏了,有1枚就没炸,自毁装置也没有启动,不就是失效了吗?

还有2001年10月4日,乌克兰进行S200防空导弹的训练,就有一枚导弹脱靶,又飞了320公里,最终又锁定俄罗斯的一架图154M客机并击落,机上78人全部遇难。

就在去年又是S200,只是这次是叙利亚的S200在发射升空后丢失了以色列的F16目标,反而将俄罗斯军方的伊尔20侦察机给打了下来

也是在去年西班牙在波罗的海演习中,一架台风战机误射了AIM-120飞向俄罗斯方向,最终这枚导弹落在爱沙尼亚森林里,自毁装置也是启动失败,这次事件真是惊出一身冷汗!

还有去年俄罗斯缴获美国战斧的事。在去年4月美、英、法空袭叙利亚过程中,美国的2枚战斧巡航导弹没有爆炸也没有启动自毁装置失效,法国的一枚巡航导弹未启动自毁装置,这些导弹全部给叙利亚缴获并被俄罗斯笑纳了,而且俄罗斯运回国后还在媒体上公布了这条消息“恶心”一下美国,俄方正在对战斧进行研究,不就应该就会开发出新的干扰装置了。

还是那句话:武器并不总像军火商吹嘘的那么可靠。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