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侯之间的势力还很大。
1、孙坚杀南阳太守,跟随袁术后,袁术成为南阳太守;
2、191年,李傕和袁术结盟,袁术于是攻占兖州,后在匡亭之战被袁绍、曹操联合击败,只得退回寿春;随后夺取九江郡,杀死扬州刺史陈温,自称扬州牧兼徐州伯——摆明要抢陶谦的徐州;
3、193年,袁术派遣吴景夺取丹阳郡;195年,袁术派遣孙策夺取庐江郡;195年,袁术以孙策、吴景、孙贲三人共同击败刘繇,夺取豫章郡;196年,袁术以孙策攻下吴郡、会稽郡;196年,袁术趁刘备刚成为徐州牧,夺取了广陵郡和下邳郡。
4、197年初,袁术拥有3州11郡:汝南(郡守孙香)、下邳、沛国(沛相舒仲应)、陈国(陈相袁嗣)、广陵(郡守吴景)、庐江(郡守刘勋)、丹阳(袁胤)、九江(郡守孙贲)、吴郡(郡守朱治)、会稽(郡守孙策)、豫章(郡守诸葛玄,后为华歆)等
见下图(图为知乎网友大内义兴所制作):
197年孙策背叛袁术所占据的就是袁术的5郡:吴、会稽、庐江、豫章(被孙策分为豫章、庐陵二郡)、丹阳等五郡。
可以说,东吴的基础,就是袁术打下的——这么说孙策攻打庐江、吴、会稽三郡都是在袁术的派遣和人力物力支持下的,并非自立门户打下来。孙策、吕布背叛袁术后,袁术所占的地盘:
只有江淮以小块,其余都被孙策(占大头)、曹操、吕布占据。
1、家族:
叔父太傅袁隗、姐夫或妹夫杨彪(外甥杨修)、姑表兄弟曹操部下何夔、外甥高干、堂兄袁遗(被袁术击败所杀)、堂弟袁叙、堂弟丹阳太守袁胤。
2、武将:
张勋,和吕布对战的大将
桥蕤、梁纲、乐就、李丰,被于禁生擒后斩首;
纪灵,攻打刘备主将;
苌奴,抗击曹洪;
戚寄、秦翊,袁术死后投降曹操;
张闿,暗杀陈国相骆俊;
陈兰,投降曹操后反,被张辽所杀;
雷薄,袁术死后和陈兰上山做土匪;
师宜官,著名书法家;
韩浩,袁术死后投降曹操;
刘勋,被孙策夺取庐江后,投降曹操;
孙策,197年趁袁术被群攻时背叛袁术;
孙香,孙坚部将,孙坚死后跟随袁术;
孙贲,孙坚部将,孙坚死后跟随袁术,跟随孙策背叛袁术;
吴景,孙坚部将,孙坚死后跟随袁术,跟随孙策背叛袁术;
周瑜、鲁肃,并非袁术不重用,而是周瑜拒绝,只做居巢长,但孙策背叛时并没有马上跟随,而是在袁术山穷水尽时才离开。
3、文臣:
李业、杨弘、阎象、韩胤、袁嗣(袁术所置陈相)、舒邵、惠衢、张炯、金尚(被曹操赶走后投奔袁术)、郑泰(谋刺董卓失败后逃往袁术处)、吕范(后做孙策手下)、袁涣。
4、郡守:
陈纪、刘勋、刘偕、陈瑀、陈琮、陈牧、万演。
5、依附势力:
河东白波贼首领杨奉和韩暹、汝南黄巾军首领(何仪、刘辟、龚都、黄邵、何曼)、泾县贼首领祖朗。
6、人质:
陈应,陈珪儿子;马日䃅,东汉太傅。
7、盟友:
公孙瓒、李傕、陶谦(袁术称徐州伯之后就反目了)、吕布。
袁术失败并非因为称帝而是因为:
1、袁术在197年刚刚夺取了11郡之后,没有进行整顿内部和重新平衡,给了孙策背叛的机会,在后方给了袁术最重的打击。
2、曹操在迎汉献帝之后通过屯田迅速解决了饥荒问题,恢复实力;
3、盟友吕布的反目;
4、江淮突发的大饥荒,让袁术实力大损,舒仲应将本作军粮的10万斛粮食全部拿去赈灾,让袁术失去了固守反击的资本,即便袁术起用了周瑜、鲁肃作为生产队长。
袁术是东汉末年最具反叛精神的一个人:
1、何进被杀,亲自率兵诛杀太监;
2、杀扬州刺史,自称扬州牧兼徐州伯,完全不把东汉朝廷放在眼里;
3、最能体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人。曹操到死不敢称帝,孙权在曹丕、刘备称帝后还要扭扭捏捏十几年才称帝。
4、是东汉末年唯一(估计)一个以侠气出名的诸侯。孙坚是否是因为袁术的侠气而一心跟随呢,也很难说。
从191年被曹操、袁绍联合击败,败家犬一样夺取扬州,到197年拥有11郡,在6年时间里,袁术就一举成为了当时地盘最大的诸侯。如果不是孙策的背叛,曹操基本上没有击败袁术的可能——实力不允许啊!
孙策、吕布的背叛固然致命,但江淮灾荒让袁术彻底失去了战斗能力——仅有的10万斛米又被舒仲应拿去赈灾了。袁术不得不感慨:
“袁术乃至是乎”
盟友背叛、对手进攻、灾荒爆发三重困顿,即便是曹操、刘备,也无力支持。袁术的运气有点背!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