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发热分为哪三期,以及发热分为哪三期病毒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发热的临床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分阶段临床特征是什么?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发热的临床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
特点为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的方式有骤升和渐升。体温突然升高,在数小时内体温就上升到最高点,称为骤升,如肺炎球菌性肺炎。体温逐渐升高,在数日内上升到最高点,称为渐升,如伤寒。
(2)高热持续期:
其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
(3)退热期:
其特点为散热大于产热,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调节水平。体温急剧下降称为骤退,如大叶性肺炎;体温逐渐下降称为渐退,如伤寒。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体液丧失,年老体弱及患心血管病的病人,易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应密切观察,加强护理。
发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发热过程可分为:
(1)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患者畏寒,皮肤苍白、无汗。体温上升方式有骤升和渐升(2)发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患者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脉博加快。
(3)退热期: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患者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退热方式有骤退和渐退两种。
(1) 体温上升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不断升高。患者出现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皮肤干燥。
(2) 高热持续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患者出现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加快、头痛、头晕甚至惊厥、谵妄、昏迷、食欲缺乏、恶心、呕 吐、乏力。
(3) 退热期:此期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低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 常水平。患者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发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发热过程可分为:
1、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患者畏寒,皮肤苍白、无汗。体温上升方式有骤升和渐升。
2、发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患者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脉博加快。
3、退热期: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患者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退热方式有骤退和渐退两种。
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扩展资料:
发热的分类:
1、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发热
发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发热过程可分为:
(1)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患者畏寒,皮肤苍白、无汗。体温上升方式有骤升和渐升(2)发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患者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脉博加快。
(3)退热期: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患者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退热方式有骤退和渐退两种。
(1) 体温上升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不断升高。患者出现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皮肤干燥。
(2) 高热持续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患者出现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加快、头痛、头晕甚至惊厥、谵妄、昏迷、食欲缺乏、恶心、呕 吐、乏力。
(3) 退热期:此期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低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 常水平。患者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