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最大的军阀是谁?实力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民国建立之初,全国最大的军阀是袁世凯。

袁世凯死后,北洋系分裂。

分裂之初,皖系和直系实力相当。

但因为段祺瑞在皖系中的地位更稳固,并且他还是北洋政府总理。

而直系的老大冯国璋,只是副总统,且在直系内也只是一个“盟主”。

直系中的曹锟、吴佩孚等人,与冯国璋并非完全穿一条裤子。在有些事情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比如在对待南方护法军的问题上,冯国璋的主张是谈判,尽量不打仗。但段祺瑞坚决主张剿灭护法军以及国民党。而当时直系中一些人又支持段祺瑞。让冯国璋很是难堪,最后灰溜溜的下台,忧郁而死。

所以直皖分裂后的头三年时间,一直是皖系压着直系。身为皖系扛霸子的段祺瑞,自然也是中国实力最强的军阀了。

值得一提的是。直皖分裂,相互较劲时,张作霖在东北趁机坐大。

1916年,张先是借护国之名,挤走了袁世凯任命的奉天巡按使段芝贵,控制奉天,奠定了他后来成为东北王的基础。

接着又趁直皖内讧时,支持皖系,挤走了自己把兄弟冯德麒,控制吉林、黑龙江。被总统徐世昌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正式成为东北王。

截止到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前,张作霖的奉系与直系、皖系,已是三足鼎立之势。

再说回直、皖内讧。

冯国璋死后,北洋大佬徐世昌被段祺瑞推举为总统。


徐在总统任上,干的很憋屈,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调节直皖矛盾。但是以曹锟为代表新直系与皖系矛盾很大,坚决要内斗,根本不鸟徐世昌这个大总统。

所以,后来直皖矛盾直接就激化了,演变成了直皖战争。

这一战,皖系九个师、十四个混成旅,约二十万人。直系五个师,一个混成旅和若干个独立团,十几万人。

兵力方面,皖系要略强于直系。

不过由于张作霖在战前与段祺瑞闹掰,反水又支持直系了,派了六万人助战。

所以皖系的兵力,事实上要弱于直奉联军。

而这场直皖大战,也是以皖系大败,段祺瑞退出了权力中枢,直系控制北京。北洋进入了直系时代而告终。

直皖大战后,徐世昌继续当总统,他的任务变成了撮合直、奉关系。希望曹锟、吴佩孚与张作霖和睦相处。

但因为曹、吴、张,也不鸟他。把他气的不要不要的,索性辞职不干了。

而他辞职后,又因为没人从中撮合。

所以徐世昌辞职的当年,直奉战争爆发。

这一战,奉军四个师、九个旅,总兵力约十二万人。

直军七个师、五个旅,约十万人。

兵力上,双方旗鼓相当。不过,由于奉军战斗力稀烂,远不如精锐的直军。

因而这一战,以张作霖惨败告终。直军仅六天时间,就把奉军扫出了关内。

值得一提的是,直奉大战之前,西北还有个插曲。当时的陕西督军叫陈树藩,他原本是皖系的人,因为段祺瑞战败,他就投靠了直系。但是他这个人的名声太差,遭到陕西士绅的一致声讨。后来曹锟、吴佩孚眼见实在是保不住他了,就派兵把他剿了。而当时被派去的剿陈树藩的人,就是冯玉祥。

冯赶跑了陈后,顺势入驻陕西。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冯玉祥会以西北为根据地的原因。

直系打跑了张作霖后,嚣张到了极点。不算南方的萧耀南、孙传芳等直系小辈,仅吴佩孚的兵力就有二十万。

当时连美国的《时代周刊》都公开报道,说吴佩孚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是中国最有权势的人。

然而,正当吴佩孚得意洋洋时。此时直系却是暗流涌动。

第一股暗流是吴佩孚的骄傲自满。

吴打败张作霖后,狂妄到了极点,喊出了要武力统一全国的口号。

结果导致奉系、粤系、皖系这三个冤家暗中联合组成了反直联盟。

而吴佩孚对此毫不知情。

第二股暗流是冯玉祥。

冯玉祥一直被吴佩孚排挤,恰好当时曹锟要选大总统,吴佩孚不支持。

吴认为国家还没有完全统一,钱应该花在军队建设上,而不是花在贿赂国会议员,选什么总统上。

因此,曹锟和吴佩孚就因为这事起了矛盾。

冯玉祥见吴和曹锟起了矛盾,就瞅准机会,对曹锟竞选总统一事大献殷勤,博得了曹锟的信任。以致后来吴佩孚要收拾冯玉祥时,曹锟都要出面阻拦。

而也正是曹锟的出面阻拦,为后来直系的大崩盘埋下了祸根。

1924年,蛰伏了两年的张作霖率十五万奉军卷土从来,挑起了第二次直奉战争。

在宣战之前,张作霖痛定思痛。提拔杨宇霆和郭松龄等人训练新军。

后来,正是靠着这支新军,张作霖与吴佩孚在长城一线打得有来有去。完全不复奉军两年前被直军吊打的局面。

1924年10月19日,正当张作霖与吴佩孚都打得精疲力竭时,冯玉祥这股暗流发作。

冯部数万人马临阵倒戈,杀回北京,并将曹琨软禁。

在前线指挥的吴佩孚知道后,立即率军回援北京。但在天津,被冯玉祥击败。

吴佩孚见情况不妙,紧急让长江流域的萧耀南等直系督军派兵北上增援。

结果,另一股暗流,奉皖粤反直联盟也在此时发作了。河南、安徽、山东的地方军阀联手阻挡南方直军北上。

吴佩孚自己的嫡系损失惨重,老窝北京被冯玉祥抄了,南方援军又来不了。

眼见大势已去,吴也就只好丢下部队,带着两千人马,从天津乘船南逃了。

由于吴佩孚的直系精锐,顷刻之间瓦解。

因此,直系也失去了北洋政府的执政地位。

吴佩孚这个美国人公认的中国最强者,从最强者,沦落为流浪汉,仅用了几个月时间。

打跑吴佩孚后,张作霖和冯玉祥没过多久也开始内斗。

张作为了遏制冯,就请段祺瑞出山,担任北洋政府执政。

同时张作霖继续南下,收拾直系军阀在南方的残余势力。陆续吞并了苏皖沪等地。

后来,在段祺瑞操盘下,张作霖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将冯玉祥调到张家口。冯部就此被奉系挤出了华北。

这时候的张作霖,手握东四省,直隶,京兆地区(北京),山东、江苏、安徽、热河以及上海等地盘。

麾下二十个步兵师,十多个骑兵旅,两个炮兵旅,工辎各一团,总兵力达三十五万。

如果算上张宗昌的直鲁联军,以及投降奉系的直系仆从军和小军阀,张作霖麾下总兵力不低于五十万。

此外,奉军当时还有空军和海军,可谓是三军齐全。综合实力碾压国内其它军阀。

不过,张作霖和吴佩孚一样。盛极必衰。

刚刚登上中国最强军阀宝座还不到几个月就也被冯玉祥给坑了。

冯玉祥被张作霖踢出到张家口后,由于当地经济落后,养不活他的二十万大军。于是他就心生一计,策反了奉系大将郭松龄。

当时,恰好奉系在南方战事不利,被直系小辈孙传芳追着打。

孙传芳联手陈调元,组织十万大军,赶走了盘踞在长江流域的奉系军队。

张作霖见情况不妙,为保险起见,他就将司令部设在了东北。而他的这一步臭棋就等于是把直隶和京津都交给了郭松龄。

结果郭松龄在京津顺利举起反旗,率部杀回东北。挑起了奉系内战。

这一战,虽然以张作霖的胜利告终。但奉系元气大伤。兵力从巅峰时的近五十万,折损到仅三十万。

而在奉系内战期间,冯玉祥乘机攻占无人设防京津地区,并且还沿长城一线布防,阻止张作霖反扑。

于是,双方的实力就被拉平了。张作霖想单挑冯玉祥,已无可能。

所以事后,张作霖在便开始四处拉拢盟友对付冯玉祥。

第一个被他拉拢的人,是阎锡山。

当时阎锡山,兵力约八万。单看这个兵力还是很强的。

但当时冯玉祥平津、绥远、河南、陕西,不仅把山西包了饺子,兵力也高达近三十万。

阎锡山觉得情况不妙,为了自保,所以就与张作霖联手,共同反冯。

第二个被张作霖拉拢的是吴佩孚。

第二次直奉大战失败后,吴佩孚流离失所了小半年。由此,也恨死了冯玉祥。

所以他在1925年秋,取代小弟萧耀南,坐镇武昌,取得了两湖二十万直军的指挥权后,就立即与张作霖签订协议,共同反冯。

1926年初,吴、张、阎,还有依附于张作霖的张宗昌,正式联手,组成“讨赤联军”,向冯玉祥开战。

这一战,冯玉祥被打得很惨。冯一度下野出国避难。

不过,就在北方三大军阀围殴冯玉祥的同一时间,广东国民政府宣布北伐。

北伐军抄了吴佩孚的老家两湖,救了冯玉祥一命。

所以没过几个月,冯玉祥就恢复了元气。

1926年9月,冯玉祥在绥远誓师,宣布加入国民党时,其部近二十万兵力也加入国民党。

而先前联手张作霖、阎锡山,把他揍得半死不活的吴佩孚,则被北伐军彻底揍垮。吴佩孚的二十万直军,灰飞烟灭。

吴佩孚也彻底退出了军阀混战。

吴在完蛋之前,曾给直系同门兄弟孙传芳一连发了十几封电报求救。然而,孙传芳愣是见死不救。

他以为北伐军和吴佩孚是两虎相争,必会有一伤,想等他们打的两败俱伤后再出兵。

可他哪料到,北伐军打完姓吴的,调转枪头就打他。

而此时让他想哭的是,这个时候吴佩孚已经被打残了,没能力救他。

张作霖因为先前孙传芳反奉,心里对孙传芳还有火,也不想搭救他。

于是不到半年时间,孙传芳也被北伐军打残废了。

1927年5月,直系双雄双双嗝屁后,张作霖有点慌了。

他明白,北伐军下一步肯定要打自己。

所以当孙跑到北京向张求援时,张也就一改当初死活不救的嘴脸,在北京热情接待孙。并派张宗昌率军南下,帮助孙,收拾残局。

后来发生的事,就很简单了。

孙传芳和张宗昌联军被桂系击败。然后桂系又吞并了唐生智的部队。借此,桂系的势力突飞猛进。

孙、张被击败的同时,张作霖派人到山西拉拢阎锡山。但阎锡山不给他面子,宣布晋军加入国民党。

为此,晋系和奉系还爆发了一场晋奉大战。

晋军几路大军出山西,全部被奉系击败。奉军趁势追击,还打到了山西北部,大有一举攻下太原之势。

阎锡山猥琐发育十几年,好不容易鼓起勇气雄起一把,却差点就被张作霖给揍死。

不过阎锡山命好,就在他要招架不住时,北伐军和冯玉祥来了。

张作霖以一敌四(蒋冯阎桂),感觉实在招架不住,就干脆撂挑子不干了,宣布奉军退回东北。

准备再像1922年那样,打不过就跑,然后再找机会杀回来。

但张在回奉的路上被日本人炸死了,再也没有机会杀回来了。

随着张作霖的死,张学良的易帜,北洋系的历史就算是彻底结束了。

不过,北洋系的历史虽然结束了。可军阀混战并没有结束。

截止至1929初时,除蒋介石的势力略微强一点外,其余的桂系、冯玉祥,阎锡山,都是平起平坐。

当时蒋军大概有60万人;冯军、桂军各有40万人;晋绥军和东北军各有30万。

当时的中国,有南京、广州、武汉、开封、太原、沈阳,六个军政中心。


蒋为了一统全国,就采纳智囊建议:以经济方法瓦解冯玉祥,以军事方法解决桂系,以政治方法解决阎锡山,以外交方法对付张学良的东北军。

连续挑动蒋桂战争和蒋冯战争,让桂系和冯玉祥元气大伤。

然后,又在中原大战中,把阎锡山也打残。

等到1930年底,中原大战结束时,此时唯一能与蒋介石平起平坐的人,只剩张学良。

为了拉拢张学良,蒋介石一面撒钱,一面与张学良拜把子。

此前为了拉拢冯玉祥,蒋介石与冯玉祥也拜了把子。

拜把子对于蒋来说,如同吃饭喝水一样,是他维护权力的惯用套路。

不过从事后来看,蒋对张学良的拉拢,显然是多余的。

因为一年后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老窝被抄,顿时丧失了与蒋介石平起平坐的实力。

所以从1932年开始,在国内,就再也没有能威胁蒋介石地位的军阀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