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收复新疆是真的不容易,兵力、战术运用在收复新疆这个问题上反而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反而是左公背后为收复新疆所付出的艰辛,才是收复新疆的关键所在。
左宗棠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钱打什么仗,更何谈收复新疆了。所以我们先来看左公收复新疆面临的最大问题——财政问题。
1840年,英国用船坚利炮告诉了清廷一味闭关锁国只能落后挨打,随后西方列强闻风而至,各种不平等条约让本就已经入不敷出的清廷更加岌岌可危,加之随后几十年的发生的事情,清朝的财政问题一直站在崩溃的边缘。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百年屈辱的开端
首先,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江浙这个清朝的经济中心也在战争中凋敝了不少,可以说给了清朝财政狠狠一击。
其次,洋务运动的兴起,军事开支进一步加大,西洋炮厉害就造西洋炮,西洋战舰厉害,造不出来就买,这些开销可是天文数字。
最后,老佛爷还没事就挪用国库充盈她的内务府,没事修修园子,以满足她的奢华生活,这笔开销也不能小看。
洋务运动
总之,清朝末年到处都要用钱,但收入却是越来越少,几近失调。为了维持统治,朝廷没办法只能下放权力给地方,允许地方额外征税,前线和边防驻军也自行筹措钱粮满足军需。
而左公在1866年出任陕甘总督时朝廷就一分钱没给,都是靠着左公自己的关系在东南各省筹钱,但这钱要多了,人家也不是冤大头,于是就联合起来抵制左公,对于西北的军需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了了就耍赖说没钱。
可见左公当年在西北,经济问题有多困难。最后收复新疆虽然朝廷给予了一些财政上的支持,但更大的部分还是靠左公自己解决的,这个后面再说。
当时西北的困难难以想象
说到战略眼光,不得不佩服左公的高瞻远瞩。当时就收复新疆这个问题,在清朝内部分歧是很大的,阿古柏侵占新疆后,清廷中以李鸿章为首的大部分人的意见是放弃新疆,认为新疆那个地方没什么价值,还得花钱驻军得不偿失。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这些人,毕竟华夷秩序是封建士大夫们根深蒂固的思想,想着占地就是为了耕种、收税,没有领土主权意识也是正常的,而新疆正是他们严重的化外之地,放弃了利大于弊。
天朝上国思想
除此之外,背后有美国支持的日本在1874年公然借口琉球渔民在台湾被杀出兵台湾。这事最后清朝无奈只能承认日本此举是“保民之举”,赔了50万两白银。
日本是什么地方?在清朝士大夫们看来那是比新疆还化外的地方。这些蛮夷都敢来趁火打劫,于是整顿东南海防这事得到了清廷上下一致的支持。
但问题是新疆问题此时还摆在那没解决,一个是海防,一个是塞防,都是边防,那么军费自然也就是一个出处,以当时清朝的财政状况明显是不可能两全其美的,必然要做出选择,于是一场关于塞防重要还是海防重要的争论在清廷高层上演了。
海防塞防之争
以李鸿章为首的一部分人认为加强海防才是当务之急,他们用的还是上面说到的理由,加之当时英国、俄国对新疆也虎视眈眈,认为就算能收复新疆也守不住,应该缩减西北方面的军费用于东南海防建设。
而塞防派则认为海洋是天然的屏障,而俄国对新疆可以说是步步紧逼,清廷退一步,俄国就进一步,如果这个时候清廷退了,那么俄国就会得寸进尺,最终结果难以预料。
而就在两派争执不下,同治皇帝又在这个时候死了,踌躇不定的清廷不得不将各方意见整理后发给远在西北的左公,让左公给点意见。
同治皇帝
左公看了各方意见后,可以说是被李鸿章以放弃塞防来加强海防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奇怪逻辑给气得不轻,他认为,塞防和海防同样重要,而且从长远来看海防确实更为重要。
但事情总有个轻重缓急,目前新疆的问题就摆在眼前,已经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而东南沿海的问题随着《北京专约》的签订,已经基本解决了,暂时不会出现更多的变故。
而当左公这封奏折出现再朝堂上下时,不少原本支持海防的大臣也被左公的深谋远虑所折服,开始倾向左公。
左公看时机成熟,顺势上书朝廷了一份详细的收复新疆的战略计划,最终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别看上文说得简单,这背后的派系斗争、贪腐问题、朝廷和地方的矛盾都是左公收复新疆的阻碍,左公在背后的付出和斡旋只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多。
左公
收复新疆的阻碍被左公一点点解决,最后才到了具体的战术运用。
1876年4月,已经64岁高龄的左公进军肃州,并眼光独到地启用了湖南年轻将领刘锦棠,让刘锦棠带领25个营入疆,加上已经于哈密等地驻守的部分兵力,清军总数在6万左右,这就是题主比较关心的兵力问题。
当然,就像文章开头说的,兵力永远都不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这背后还有战术的运用、武器装备、后勤、外交策略等都是关键。我们一条一条来看。
收复新疆之战
战术方面左公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术,这就要是因为新疆情况复杂,阿古柏主要活动范围在南疆,实力强大,北疆相对实力较弱,而且水草丰茂,占领北疆可以极大的缓解清军的后勤压力。
所谓“缓进急战”,则是因为新疆太大,清军此役的战线必然很长,每攻占一个据点后将士必须休整到最佳状态并等待后勤补给抵达,才能继续前进,而每一仗必须速战速决,不能被阿古柏牵着鼻子走,毕竟新疆太大了。
另一边,收复新疆还得考虑虎视眈眈的英俄两国,左公经过多方获取情报,认为英俄本身在中亚和印度问题上就矛盾重重,不太可能会联合起来阻挠他收复新疆,加之此时俄国和大清的关系还算缓和,于是左公采取了稳住俄国,死磕英国的外交策略。
俄国和英国在中亚博弈
定下具体的战术方针后,左公还得解决钱粮问题,上面说过清朝财政在当时已经近乎崩溃,前线将领得自行筹措钱粮,收复新疆虽然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从而获得了部分给养,但这点钱根本不够维系收复新疆这个庞大的计划。
所以左公只能自行解决这支部队的给养,主要是通过向华商和外商银行借款,虽然也是困难重重,可左公最终还是借到了800万两,这800万两虽然也无法满足此役的需要,但却极大保证了大军的军费开支。
有钱没粮也不行,钱又不能当饭吃。当时陕甘因为回民叛乱经济凋敝,自给自足都难,更别说卖粮给大军了,可如果从内陆购粮,时间久不说,运输成本也要高上不少,反而从俄国购粮成本就要低上很多。这不是就和左公稳住俄国的外交策略联系上了,可见左公做的任何一个决定的时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一环扣一环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解决了粮草问题后,装备不行那这仗也不好打,尤其是阿古柏背后有英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从而获得了许多先进的装备武器。
为此,左公命胡雪岩和德国人联系,从他们那同样采购了大批德械武器装备,同时开办兰州制造局,仿造这些武器装备和研发新式武器。可以说当时左公收复新疆的这支部队,就算放到整个世界上来看,武器装备都是最先进的。
红顶商人胡雪岩
万事俱备,于是刘锦棠将军率部趁阿古柏还没反应过来之际,迅速就占领了迪化等北疆重镇,1876年9月,北疆除被俄国借口占领的伊犁外已经全部被收复。
此时随着新疆各地天气渐冷,不适于继续进军,于是左公下令大军休整。而新疆各部在得知清军入疆后纷纷宣布起义反抗阿古柏在新疆的暴虐统治,可见阿古柏在新疆的统治并不得民心。左公有信心收复新疆肯定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隔年4月,刘锦棠将军又亲率三路大军挺进南疆,月余时间就连克阿古柏数座重镇,阿古柏自己闻讯后更是仓皇出逃,结果半路就死了,阿古柏的儿子继承汗位继续负隅顽抗。
刘锦棠将军
至此,清军收复南疆也只是时间问题。随着清军势如破竹,英国人坐不住了,想要出面调停,让清朝承认洪福汗国为清朝附庸,结果左公本着寸土不让的理念果断拒绝了英国人。
1978年1月2日清军收复和阗,标志着收复新疆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期间得益于左公稳住俄国的策略,俄国还真的没有在这场旷世之战中有所动作,但上面说到,当年俄国趁阿古柏叛乱侵占的伊犁等地还在俄国人手里,所以收复新疆的大计还没有成功。
另一方面,俄国人并不想到手的鸭子飞了,但由于当年他们侵占伊犁等地用的是帮助清朝驻守,以防伊犁等地也被阿古柏占领,待清军收复迪化等地后便归还,所以不还口实上也说不过去。
于是俄国开始了小动作,一面支持阿古柏残部继续侵扰新疆,一面想要在外交上向清政府施压,1878年清政府代表被俄国逼迫府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清政府赔偿军费280万两,并割让了除伊犁城以外的大量土地和交通要冲给俄国。
《里瓦几亚条约》部分内容
举国震惊,清政府概不承认《里瓦几亚条约》,并签订条约的代表治罪,但这个时候李鸿章又跳了出来说条约都已经签订了,如果不履行,就是给俄国以侵略中国的借口,以左宗棠那外强中干的军队根本就不可能是俄国人的对手,干脆承认算了。
左公大怒,狠狠驳斥了李鸿章的卖国言论,在左公看来,想要有平等谈判的机会,就必须要让对手看到自己的实力,不然就算承认了这个条约,后面还会有更多的条约,清政府又能承认几个,得到了清廷的支持。
于是左公一面派人前往俄国谈判稳住俄国,一面开始保护南疆的英国商人,释放出与英国缓和的信号,做好和俄国人撕破脸的准备。
李鸿章
做好准备的左公再一次下令让清军分三路挺进伊犁,69岁高龄的左公也拖着病躯,带着棺材从肃州前往哈密,誓死捍卫领土主权。
此时的俄国其实也不好受,在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中损耗巨大,根本无力再战清朝,但也不想就这么放弃伊犁,于是一方面继续增兵伊犁,一方面派军舰在在渤海耀武耀威大有威胁之意。
俄国人此举虽然把清廷上下吓得不轻,但左公的战略部署给了前往俄国谈判的人巨大信心,最终真正外强中干的俄国人无奈于1881年2月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
《中俄伊犁条约》
这个条约签订后,俄国虽然将伊犁大部分地区还给了清朝,但清政府还是割让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的大量土地,也算是一大遗憾。
至此,左公收复新疆的大计虽然有那么一点点瑕疵,但也算是成功了。收复新疆后,重病的左公就马不停蹄奔赴东南沿海,组织建设东南海防,抵抗法军。1885年9月,左公病逝,享年74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在左公身上再贴切不过。
左宗棠
左公收复新疆可谓是付出了很多艰辛,我们也从其中看到左公在当时绝对是中国不多有国家概念,领土意识且眼光长远的国之栋梁,在战略战术运用方面更是不输前人,说左公是清末最厉害的将领都不为过。
但左公为新疆为后世做的最大贡献还是他收复新疆后不计其数地上书,让朝廷在新疆和台湾建省(台湾于左公病逝后一个月的1885年10月建省)。而清政府也终于在1884年在新疆建省,又新疆巡抚取代伊犁将军府掌管新疆军政大权(在收复新疆过程中居功至伟的刘锦棠将军就是第一任新疆巡抚),政治中心也由伊犁迁往迪化。自此,新疆算是彻底废除了落后的伯克世袭制,行政、财政、军事等制度和内地各省一致。
梁启超先生曾评价左公此举“两汉以来始终和我们若即若离的西域三十六国,算是完全编入中国版图,和内地一样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