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百年难逢岁交春,千年难遇闰腊月”,闰腊月有几个除夕?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百年难逢岁交春。千年难遇闰腊月。这话意思易理解,大约是:一百年难遇一次在除夕春节日时碰上立春这个节气的,一千年长难遇上一次闰腊月的。这话有点夸张,目的在强调立春遇除夕春节是少有罕见的,闰腊月更少更少。百年,千年之百千,不是实指实数,而是虚长,代表时间很长。岁交春,是指过年时遇上立春节,过年包括了除夕与春节。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除夕是月穷岁尽,春节是新一年的开始,春节是接除夕的,在除夕,春节碰上立春是不常见的。闰月常见,闰腊月就少见,真的百年无一。

依我对历法的了解,除夕,春节遇上立春的最快也要十九年才逢一次。我粗略看了历书,从一九零四年到二零三八年一百多年间,除夕逢立春的有四次:一九六一辛丑腊月三十申时立春;一九八零庚申腊月三十卯时立春;一九九九己卯腊月廿九戌时立春;二零一八戊戌腊月三十午时立春。春节即正月初一日遇立春的有:一九零五乙已正月初一戌时立春;一九二四甲子正月初一已时立春;一九四三癸未正月初一子时立春;二零三八戊午正月初一丑时立春。从这里看,百年一般有三次以上岁交春,并非是“百年难逢岁交春”。而闰腊月却真是百年不逢,千年难遇的。依我了解,公元两千多年了,在过去之中,书有载的,是二零八年,一五七四年,闰了腊月,在未来几百年不会有闰腊月,据说要到公元三三五八年才有闰腊月。

有人以为闰腊月,就有两个除夕了。而习惯上遇闰月是做正不做闰的,但闰腊月与其他闰月有不同了,是做闰不做正,除夕还是一个。除夕后是正月初一,闰腊月年的正腊月后是闰月,还不是正月初一,闰腊月之除夕后才是正月初一,过年作节,肯定是你除夕连正月初一的为准。真的除夕还是一个。

我国的历法有点复杂,不认真深入去了解,常会产生错觉。如农历与公历的区别不同,阳历与月历的不同等,都易产生错觉认识。现世界通用的公历,是从古埃圾阳历修改而成的一种阳历。而我国过去习惯使用的农历,是阴阳合历。我国农历中的阳历主要体现在二十四节气加使用上。也即是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运行规律特点而制定使用的。也是阳历的一种。阴历是以月亮运行规律特点而制定的。有人把农历只当阴历看了,我国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其复杂就在阴阳历合着使用,使得阴历,不得不设置闰月来应对。

说到闰,有闰日,有闰月。闰日是为阳历而设的,闰月是为阴历而设的。为何要设闰呢?因为人造历法不是以太阳运行特点就是以月亮运行特点而造的,所的叫太阳历或太阴历。人造历法,以日以天数为基本计算单位,而太阳与月亮的运行周期都不是日天数的整数而有余。如一个太阳回归年用时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历法日要计整,先取一年365天,将余下之时积四年近够一天了再补回来一天,这我是阳历公历的闰日。现在公历的闰日定于放在2月,凡能以4整除的年就闰日,也叫闰年。如二零二零就闰日闰年了,有366天。

月亮圆缺一次,周期用时为29天12小时44分3秒。历法要计整,所以大月取三十天,小月取二十九天,一年十二个月有时会有七个大月。一年十二个月是354或355天。而阴阳历要合用,就要解决年天数差的问题。阴历与阳历年天数有十到十一天的差距,不补足这天数差,阴阳历就无法长期配合使用。因而就要以短就长,阴历就要设置闰月来补足天数。经计算,阴历19年设置7个闰月,就基本可以上阳历天数持平,有差仅是一天,于是阴历便采用了19年7闰法,即在19年里会设置7个闰月,来补足上阳历所差的天数。而什么时候设置闰月也是有法则的。闰月无中气。当推算到那月无中气时就要设置闰月了。

我国使用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运行规律特点而制定的。从一个节气经过一个中气到下一个节气为止,称为节月。由于地球不是按正圆而是依照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所以运行速度有快有慢,不是匀速运动,在冬至前后,速度快,节月就短,不足三十天,而在夏至前后,速度慢,节月就长,超于三十天。如二零二一年,冬至到小寒,时间长度是约14天16时54分,夏至到小暑,时间长度约是15天16时33,两两时间差几手有一天长。依据这一特点,夏季多闰月,冬季少闰月。阴历四五月为夏季,闰月是最多的,因为节月时长。最多是闰五月,19年7闰常有两次,闰四六月必有,也有见两的。冬季在阴历是十、十一、十二月。闰十一月是最少的,十月也难见一次,闰腊月,正月也难见一次。闰十一月真是千载难逢。但到了二零三三年就逢了一次。想要遇闰腊月正月,我六十多岁之人是没机会了,想来我的儿孙三代内都没机会。

这立春逢除夕我经过了四次,遇正月初一过三次,有望见四次,虽然罕见,也不算大稀奇。闰腊月是没机会遇了,但这也没什么,这仅是农历阴阳合历配合而设闰月所出现的一种现象而已,并不神秘,不见怪吧。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