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日本这边会毫不犹豫地与德国瓜分苏联。日本没有了后顾之忧,就可以安心地南下,我们也将很难与之抵抗。那样的话,说不准日本人在亚洲真的就成功了……
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美国人始终不能参战。
往后的局面估计会变成:德日法西斯力战美国了。
当然了也不能完全排除一种情况那就是:国人反过来加入德日阵营。不过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不大,一战过后美国与德、日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了。
美国人是一战之后国际秩序的建立者、德日那是标准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者。
说句良心话,二战期间整个战争的最大变量就是:美国人了。美国人最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二战的最终走向了。
不过历史没有假如、历史也不能假如,一切的事情都注定会发生的。
我们一起来分析几个问题吧:
一是,日本人为什么不去北上夹击苏联,而要跑去招惹美国人呢?
二是,万一日本不招惹美国跑去与德国夹击苏联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首先来看一下:美国人在参战以前的时候在干嘛呢?二战开打的标准时间应该是——1939年9月1日这一天,因为在这一天希特勒以闪电战突袭了波兰。
虽然波兰人有着英、法的支持,自己实力也不弱,但还是只坚持了一个月零五天就投降了。此后英、法两国随即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
美国人彻底参战以前,主要干了两件事情:
一是,积极恢复经济大萧条带来的影响;
二是,不断地加大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贸易往来。
1929年的时候,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一时间工人纷纷失业、股市暴跌、银行倒闭,整个美国处于一片哀鸿之中不能自拔。
此次经济大萧条的本质其中有一条就是:资本的无限扩张,导致生产的物资严重过剩了。
这期间的美国人主要采取了两招:
一是,罗斯福新政走起,用国家的力量来干涉资本的运作,说到底就是国家来兜底;
二是,积极对外打开销路,把国内过剩的物资卖到全世界去;
当时日本由于已经发动了全面的战争、外加上德国的希特勒正在备战中。于是乎,德、日两国就成了美国人的重要客户了。
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德、日两国法西斯实际上是被美国人的物资武装起来的。
此时美国国内奉行的是典型的“孤立主义”的政策,说白了就是:美国人认为自己远离世界战场,安安稳稳地赚钱岂不是更加酸爽,何必去趟这趟浑水呢?
在这种思潮的主导下,二战爆发以后美国国内避战的思想那是占据了主流市场的。
尽管罗斯福多次在国会不遗余力的宣扬美国人不应该袖手旁观,应该积极主动的去支持盟军反击法西斯国家。可是并没有什么用,国会和美国民众根本就不理睬罗斯福的参战主张。
美国人对日本在亚洲的侵略所持的观点也是很简单:走一步、看一步。
他们当时的打算是:要是日本人能够北上夹击苏联那就太完美了,这样既能减轻英国和美国人在亚洲的压力,还能打压不同路不同的苏联。
大家别忘了,当时美、英两国在亚洲是有着巨大的殖民利益的。
可是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毅然决然地偷袭了美军的珍珠港基地,从而导致美国人参战了。一个彻底改变二战走向的强大势力上场了。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人为啥最终没有选择北上与德国人一起夹击苏联,而是跑去南下进攻美国呢?
其实日本在1939年以后,我们这边战场上基本就陷入了僵持阶段了。当时120万以上的日军深深地陷入到了我们的战场上,实际上是处于左右为难的状态。
在1938年底的时候,日本首相近卫文麿近卫发表第三次“近卫声明”,提出所谓“中日睦邻友好”、“经济合作”原则,开始积极诱降我们了。
没办法,当时日本决定速胜我们已经毫无希望了。
不过我们的态度很明显:依靠强大的国土纵深,采取以拖待变的战略。说白了就是一句话:用持久战来耗死日本帝国主义。
前面分析过了,日本是个物资那是严重匮乏的国家。日本此时主要的物资供货者就是美国人了。一个需要物资继续发动侵略战争、一个需要把国内生产过剩的物资消耗掉——双方都有需求。
我们来看看:此时德国、日本、苏联的关系如何呢?
二战以前的很长时间里,德国人一直是日本人的偶像。日本人发动了侵略东北的战争以后,遭到了英、美列强的反对和声讨。一怒之下,日本人退出了一战以后建立的国际联盟组织。
当时日本人很想在世界上找到一个合作伙伴或者说是盟友。同样是被世界抛弃的德国很快就成为了日本人合作的目标。这样一来,德、日同盟就很快地建立起来了。
1939年5月到9月期间,日本和苏联之间发生了一件大事——诺门坎战役爆发了。此战的结果很简单:苏联人以惨重的代价战胜了日本关东军。
可是就在诺门坎战役日本打得正起劲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苏联与德国居然在1939年8月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了。这无疑给了日本人当头一棒,自己的偶像居然和自己的敌人和解了。
既然自己的偶像外加盟友德国人与苏联人和解了,那么日本人再战斗下去也就没啥意思了。于是乎,1940年4月的时候,日本与苏联也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按照当时日本人的想法是:德国、日本以及苏联一起结盟,然后来彻底的对抗英、法、美。这其实也是一种对一战之后国际秩序的挑战,说白了就是:一战之后失落的三个国家一起打破一战以后形成的国际秩序。
此时的美国人立即开始对日本进行了制裁了,美国人其实已经看出了日本的企图了。
早在1939年7月的时候,美国就迅速宣布《日美通商航海条约》废止,6个月后生效。
大家不要忘了一件事情,日本的战争物资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和美国人的贸易。这样一来的话,日本人只能开始寻求和美国人的谈判了,要不然这仗就打不下去了。
当时美国人给日本开出的条件很简单:必须完全撤军才行,回到1937年以前的状态去。
不过日本给出的条件也很直接:打到哪里就维持现状,绝不可能完全撤军的。这样一来,双方也就彻底地谈崩了。
时间来到了1941年,德国在6月22日这一天彻底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集中了550万大军、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发起了突袭苏联之战——苏德战争彻底爆发了。
日本人突然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原来自己的偶像德国人没有打算带他一起瓜分世界。此时的日本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要么就是南下去攻打美国,彻底地解决自己的能源危机;要么就是与德国人一起夹击苏联。
日本人最终选择了偷袭美军的珍珠港基地,而没有跑去夹击苏联。其实理由也很简单:
1、日本当时与苏联有《互不侵犯条约》在手,而且希特勒彻底地欺骗了日本。当时日本高层的观点很简单,那就是等等看,苏德战争的结果出来了以后再做下一步打算。
2、1939年发生的诺门坎战役让日本人对苏军产生了畏惧心理。即使苏、德战争开打以后,苏联仍然在远东部署了上百万的大军,目的也很简单:防止日本乘机偷袭苏联。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能源问题。
日本人攻打苏联的话,无非是跑去攻占漫漫荒野的西伯利亚地区了。这样一来,即使日本人占领了该地区也没有啥用,因为能源问题依然没有彻底的解决。
美国人对日本进行能源封锁以后,日本的原油储备只够用四个月时间了。日本如果再拖下去的话,他们的航母、巡洋舰、战斗机都得成废铁了。
当时的情况是:日本国内的海军势力那是积极主张南下的,因为只有南下打海战的话,海军才能派上用场、才能在国内取得优势的地位。海军里面的山本五十六早就指定出了偷袭美军珍珠港的计划书。
当时日本内阁以及海军部坚定的认为:一次性的把美军珍珠港的舰队消灭以后,美国人起码两年内缓不过来。这样一来的话,日本就可以打通太平洋航线,继续源源不断地获得能源补给了。
另外就是南下攻打东南亚的话,毕竟那里有日本人迫切需要的石油、橡胶。一场决定日本近代前途和命运的决战就此打响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总结一下:日本人不北上夹击苏联而跑去南下进攻美国的原因就是:苏联当时与日本处于互不侵犯状态、诺门坎一战以后,日本觉得苏联还是有点厉害的。
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北上解决不了日本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机,只有南下才能根本解决战争资源问题。
德国人在1941年6月22日突袭苏联以后,开始的时候打得还是比较顺利的——苏联人基本处于被德国人吊打的状态。
苏、德战争开战的头四个月里,苏联损失兵力在300万人以上,武器装备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一共有:坦 克与自行火炮15601辆,各种火炮70574门,作战飞机7237架被德军彻底摧毁。
德国人在1941年11月7日的时候已经突进到莫斯科城下了。试想一下,如果此时日本北上夹击苏联的话,估计莫斯科会失守、苏联整个国家即使不被灭也差不多了。
但是即使日本占领了西伯利亚地区又能怎么样呢?德国人也不会把苏联的欧洲部分给日本,对于日本来说该解决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能源危机怎么整呢?
苏联快支持不住的时候,我想美国人一定会参战的。试想一下,如果美国人此时还不参战的话,英国也必将投降了。
到那个时候的话,整个欧洲都将成为希特勒的囊中之物了。
大家不要忘了一点:美国人那都是为了实际利益的,欧洲被德国人完全搞定那是严重不符合美国人的利的。
美国人参战了以后,靠着那无与伦比的强大生产能力,估计德、日依然不是对手。
大家别忘了,美国人参战的三年多时间里一共生产了:297000架战机,87000艘舰艇,10万门火炮,420亿发各种炮弹,其中还包括150艘左右的航母。
除了这些以外,美国人还援助了盟军500亿美元以上的各种物资。
我还是那句话,只要美国人在苏、德、日、英四败俱伤参战的状态下参战的话。毫无疑问:整个二战的走向就没啥争议了——德日、法西斯也就必败无疑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