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中国10亿吨钢产量生产二战装备会是多恐怖的产量?

发布时间:2022-02-24 / 作者:清心寡欲


“我到河北省来”,这个资深军迷都知道。这句话来自于二战电影《帝国的毁灭》中,是一个谐音梗,出自电影中希特勒的口中。很多军迷就讨论:“假如希特勒现在想要去河北省,那他的目的是什么呢?”答案可能就是钢铁!2020年,河北省钢材产量大约是3.132亿吨,月均产量大约是2610万吨,而2020年我国的钢材产量高达10亿吨以上,不仅稳居全球钢产量第一的宝座,而且占全球钢产量的56%以上,优势非常明显。

图为二战时期的坦克生产线。


这是什么概念呢?二战中,德国钢产量最高的1943年,钢产量为3464.4万吨,而在二战期间,德国的钢产量基本都是2000多万吨。换言之,当时德国一年的钢产量,大约是如今我国河北省一个月的钢产量,而河北一年的钢产量,相当于当时德国10年的钢产量总和。以我国总共10亿吨的钢产量来对比,则相当于德国30年钢产量的总和,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


我们都知道,二战中第一工业大国是美国,美国以强大的制造业和战略资源产出能力,确保了同盟国阵营最终的胜利。而美国在二战时期钢产量最高的一年,也就是1944年,其钢产量为8132.2万吨,其余时候则波动较大,也有6000多万吨,也有7000多万吨的。而我国河北省一年的钢产量,相当于当时美国4年的钢产量总和,我国总共10亿吨的钢产量,相当于美国10多年的钢产量总和,依然非常惊人。

图为我国钢铁产量占全球的比例。


我们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钢铁是绝对意义上的战略资源,钢铁产量的大小,甚至能决定综合国力的强弱,是当时各国除了石油、橡胶、黄金之外争夺的又一战略资源。毕竟,当时的各类型武器都要依靠钢铁来制造,枪炮是钢铁,坦克是钢铁,军舰也是钢铁,日本就是因为在二战末期,钢铁产量仅有196吨,无法维持战争所需,不得不从民众手中收购锅碗瓢盆来建造军舰,而费这么大力气建造的“信浓”号7万吨级航母,在其首航就被美国击沉,让日本遭遇了重创。


我们假设二战时期,有一个国家的钢铁产能可以达到如今我国的高度,那会是什么概念呢?就以德国为例,德国二战时期的钢产量如上文所述,大约在2000-3000万吨左右,他们在这个物质基础上,一共建造了5万多辆坦克、装甲车辆。其中比较著名的坦克产量大约是:III号中型坦克5774辆、IV号中型坦克8553辆、V号“黑豹”中型坦克5984辆、VI号“虎”式重型坦克1347辆、VI号B“虎王”重型坦克492辆。


众所周知,二战后期德国之所以败给苏联,就是败给了苏联的钢铁洪流,尤其是产量高达5万辆的T34坦克。二战中,苏联一共制造了111850多辆坦克,坦克数量比德国的装甲车都要多。如果德国钢产量是10亿吨会如何呢?10亿吨钢产量,相当于30个二战德国,我们可以在德国生产的各型号坦克基础上乘以30得出结果。


通过换算可知,德国大约能生产17.32万辆III号坦克、25.66万辆IV号坦克、17.95万辆“黑豹”坦克、4.04万辆“虎”式坦克、1.47万辆“虎王”坦克。这简直就是拿“虎”式当T-34用的节奏,德国坦克数量将会比德国外的全球坦克之和还要更多,光是III号坦克的数量就能比苏联整个坦克数量多,这是非常可怕的数字,如果二战时期德国有这个实力,那不用说欧洲了,恐怕平推全球都不是梦。


同时,我们还可以设想德国的军舰数量翻30倍的效果,那恐怕就连美国海军都挡不住了。当然,历史上也只有我国的钢产量达到过10亿吨的级别,德国恐怕永远不会有机会取得这么大的钢产量了。要知道,我国10亿吨钢产量的背后,首先是得益于我国广袤的国土,丰富的矿藏,自然资源禀赋本身就不是德国可比。其次,得益于我国强大的交通运输能力、先进的勘探和采矿能力、有力的机械制造能力,以及配套的钢铁加工能力和巨大的消费市场空间。


这些能力不是一般国家就能拥有,更不可能是二战中任何一个国家所能拥有,我国的钢铁产量恐怕也将会从量的提升转变为质和效益的提高,10亿吨的产能恐怕将会成为人类钢铁产量的历史纪录,这也是中国制造的骄傲!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