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啥意思?准确吗?

发布时间:2022-02-24 / 作者:清心寡欲


打雷天气在农村有好多的俗语,主要是祖祖辈辈一直以来坚持观察打雷天气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也是长时间积累的经验。有时通过打雷的迹象来预测当年的丰收或者是欠收的年景。因为在过去没有现在的科学天气预报,对于未来的天气预报只有靠祖祖辈辈日积月累的观察,然后总结出一些经典的话语,流传下来,被称作为农村俗语。比如题主给出的这句农村俗语:“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这究竟是啥意思呢?



正月、二月是指的农历的正月二月,基本上天气都是比较寒冷的,可以说冬天的味道还没有离去,这样的天气还要穿一些棉衣棉袄,也就像我们所说的是冬的味道。正月里打雷显得比较早一些,毕竟农村的正月是刚过了春节,还没有开始忙碌农活,因为好多的农作物还没有返青。对于二月天气就非常的暖和了,可以说春天到来了,俗话说“2月清明不老。3月清明老了花,”从这句俗语里就可以看出来了,如果清明节气在2月的话,二月已经是桃花烂漫的时候,人间四处春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景象。

打雷主要是指的空中的云朵相碰撞,产生的雷电造成的这种自然现象。一般是指的暖湿气流和冷湿气流相碰撞产生的火花,人们称之为闪电,发出的声音叫雷声。打雷对于农作物生长是极其有利的,特别夏天打雷能够产生一些空气当中的氮气,利于那些生物固氮的农作物的生长,比如说大豆花生根部就有根瘤菌,一旦出现了打雷的天气,根瘤菌就直接吸收空气当中的氮气。



“正月打雷人堆堆”:这半句说也就是说在农历正月出现打雷的天气,人死亡的特别的多,因此这句俗语又被称作“正月打雷坟堆堆”。也就是说在正月打雷,是这一年当中人死的太多了,新增的坟墓一座又一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暖湿气流提前到达北方,而冷空气还没有退回到北方,这会形成了强冷的雨水落下来,紧接着就形成了倒春寒的现象,造成了农作物大面积地减产,特别是对于一些即将开花的或者已经发芽的农作物将会被受到严重的冻害。尤其是在过去比较贫穷的时候,土地的亩产量非常的低,缺吃少喝的现象非常严重,一旦一个年景产量比较低,就会出现饿死人的现象非常普遍。

“二月打雷麦堆堆”:这半句俗语的意思就是说2月打雷下大雨,这对于农作物生长是极其有利的,因为2月份已经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候,因此有了农村俗语“春雨贵如油”之说。特别是北方地区,这两年天气春季天气非常的干旱,经常出现春旱非常严重的现象,对于农作物的种植以及植物和越冬的农作物生长是极其不利的,如果遇到了风调雨顺,下几场好雨的话,那么生长就非常好了,这就预示着又获得了一个大的丰收年。2月份小麦又是拔节的时候,一旦得到了一场雨水,久旱逢甘露,小麦就会获得大的丰收了。



总之,对于农村属于是我国的农村文化的经典的瑰宝,都是经过祖祖辈辈的用精炼的语言进行锤炼流传至今。或许一些农村俗语是因为时间地点位置发生的变化,而寓意也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些关于天气变化的语言还是非常适合当下的天气变化的。人们能够通过这样的天气变化的农村俗语来了解未来的年景,毕竟天气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一般时间是在30天,60天,90天,180天,240天,300天,360天这样的规律算法来推论天气的变化状况,但并不是说完全的准确,只是一个概率性的总结。所以对一些农村俗语必须做到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