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土木之变中,有三百名锦衣卫在明英宗朱祁镇的身边保护他到最后,真是这样吗?

发布时间:2022-03-24 / 作者:清心寡欲

据说这还是有史料出处的,但我怎么看着像段子啊……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身边别说三百锦衣卫,连三个都没有,但是在他被瓦剌俘虏期间,却有一名锦衣卫校尉一直伴随左右,这名锦衣卫的一生才堪称传奇。

土木堡之变本就是一场儿戏战争,二十刚出头的毛头小子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率领50万大军亲征瓦剌,还把朝中的重臣、精锐全部带了去。

这不是去旅旅游,搞团建,这是去打仗,要玩命的,但凡明英宗脑子里有块豆腐渣就不应该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一个少了茶壶嘴儿的死太监。

王振掌握了军队的指挥权,这货干坏事比谁都行,要打仗,真是难为他了,结果在土木堡,明朝50万大军被也先的5万骑兵包围,明军大败,死伤无数,即使是50万头猪也要让也先砍一个月的。

明军大部分并不是被鞑靼骑兵杀的,居然是在逃亡途中被自己人踩死的,仗打成这样,朱祁镇真是把朱家几辈祖宗的脸丢尽了。

能够逃回北京的人是少数,大部分人就交代在了土木堡,连皇帝朱祁镇都没有跑脱。不过,这货在最后的时刻还是保持住了皇帝的尊严,南面而坐,静待鞑靼士兵上前砍他的脑袋。

这个时候的明英宗朱祁镇已经彻底地放弃了抵抗,他身边还有护卫吗?一个都没有,大家都四散而逃,谁管你是不是皇帝,王政已经被锦衣卫指挥使金忠杀了,金忠也殉国了。

朱祁镇想过逃跑吗?根本就没有,此时的他只想早点结束这一切,就在瓦剌士兵上前要抢夺朱祁镇身穿的黄金铠甲时,被一个千户制止了,这个千户到底是见过世面的,坐在地上的这人不简单,气度不凡,衣着更是不一般。

不能鲁莽对待,万一是个高官,俘虏了交给也先,说不定还能换几个酒钱。

得亏这位千户,朱祁镇保住了一丝皇帝的颜面,千户将朱祁镇带到了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面前,朱祁镇这才道出了自己的身份。

乖乖,捞到了最大的一条鱼,大明朝的皇帝!

也先顿时振奋了,这一仗打得太值了,灭了大明朝的精锐,连皇帝都给俘虏了,只要押着他,一路向南,兵不血刃的就可以进北京城了。

朱祁镇身边连个护卫都没有吗?还真有,但是只有两个人,一个就是锦衣卫校尉袁彬,另外一个是通事(官职)哈铭。

这两个人一直跟随朱祁镇左右,因为哈铭是蒙古人,既然皇帝被俘虏在了北方草原,吃喝拉撒住还有谁比哈铭更适合安排的呢?哈铭就负责朱祁镇的生活。

袁彬的角色就更关键了,此人出生于近侍家庭,自幼聪颖,能诗善文。他担任起了朱祁镇所有的外事交涉工作,无论是对待也先,还是与伯颜帖木儿,都是袁彬出面,而且屡次都能让朱祁镇在瓦剌高层面前保持住皇帝的颜面。

朱祁镇对袁彬的依赖那是相当的严重,朱祁镇9岁就死了爹,从小缺乏父爱,心里没有安全感,过去有王振充当他的情感支柱,现在被俘虏了,袁彬就成了他心里那根不倒的柱石。

唯一的区别是王振是奸宦,袁彬是忠臣。

袁彬对朱祁镇的忠诚绝对可以排在中国历史忠臣榜前十名。朱祁镇的蒙古包很破旧,一到冬天就冷得睡不着,袁彬就将自己的衣服解开,把朱祁镇的脚放进怀里为其暖脚,如若有蒙古人打将上门,寻衅滋事,袁彬更是紧紧地护着朱祁镇,要和人拼命。

袁彬对朱祁镇很忠诚,朱祁镇对袁彬更是一刻也无法离开,有一次袁彬惹怒了汉奸宁喜,此货是名太监,投靠了也先,总给也先出主意,甚至打算暗害朱祁镇。

宁喜在也先面前进言,若要彻底臣服朱祁镇必须除掉他身边的袁彬,也先命人将袁彬绑了押往郊外杀掉。

朱祁镇听闻袁彬被也先所绑,连鞋都没有穿,一路快跑追了过去,为了救袁彬的命不惜放下皇帝尊严,跪哭在地,求得也先放了袁彬。

袁彬被释放后,君臣二人商议,必须要除掉宁喜这个汉奸,这货太不是东西了,怎么杀?难道让哈铭去暗杀吗?

在草原上动手肯定行不通,这个时候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借刀杀人”就体现出来了,给也先说,送封信前往明朝,说给皇帝送点钱财来。

有钱拿,也先肯定要干这一票,派谁去呢?总不能派个语言不通的蒙古人去吧,旁边不有个能说中原话的宁喜吧,就让这货去跑一趟。

宁喜也高兴啊,谁都知道这是一趟肥差,也先能捞大头,自己能捞小头,宁喜屁颠屁颠地答应了,兴高采烈地带着人回北京去拿钱,没想到刚走到宣府就被当地守将一刀给剁了。

袁彬给予朱祁镇的不单单是情感上的依托,更是政治上的助手,甚至是他在俘虏期间唯一的政治伙伴,他在朱祁镇身边起到的作用不是一般的大。

也先为了长期控制朱祁镇,打算给他找个蒙古老婆,朱祁镇拿不定主意,就问袁彬,袁彬立刻提出反对的想法:

“以陛下中原大国之君,若成为外族人的女婿,不但气节丧失,尊严丢尽,今后还将处处受制于人。而且,你在作俘虏的时候娶亲,会让人觉得你身为流亡之君,不思返国,却在敌营贪图享乐,于大明国,于陛下今后的声誉都很不利。因此,望陛下能顾全大局,辞掉这门亲事”。

看看,这就是袁彬过人的政治敏感和特有的政治意识,也先还不死心,还要给朱祁镇送几个美女,又是袁彬阻止了朱祁镇骚动的心灵。

后来,也先又选了六名美女去服侍明英宗,袁彬又教明英宗回复说:“待朕归国娶令妹时,再将六女纳为媵从,也算不负令妹了。”

也先拿朱祁镇没办法了,他的价值也愈来愈低了,北京城早就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与其让朱祁镇在草原上混吃混喝,浪费粮食,还不如放回去,让他哥俩去争龙椅吧。

也先就将朱祁镇放回了北京,回来后的朱祁镇待遇并不好,弟弟景泰帝朱祁钰并不待见他,将他安排在皇宫南面的一座破宫殿里,没有杀了他,真的对得起“朱”这个姓氏了。

袁彬护主有功,得赏,赏个啥呢?锦衣卫试百户!景泰帝朱祁钰也够小气的,不过,大家心里都明白,谁让你护得那么踏实的,朱祁钰巴不得哥哥朱祁镇让瓦剌人一刀给剁了呢,你倒好,好生生地把他给护回来了。

袁彬真正受到重用是在明英宗复辟之后。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位,除了重用那批投机的政治小人,就是启用了袁彬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他对袁彬的话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连内阁首辅的罢免都要和袁彬商议,袁彬找媳妇,要办婚礼,主婚人居然是朱祁镇的老丈人孙显,可以想象袁彬在朱祁镇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袁彬还是一如既往地对朱祁镇中心耿耿,后来石亨、曹化淳等人造反,又是袁彬主持平叛。袁彬后来也被朱祁镇入过狱,因为另外一个朱祁镇宠信的锦衣卫指挥门达的诬陷,袁彬入狱,在门达抓人之前,朱祁镇给门达只说了一句话:

“随便你怎么办,但要把活的袁彬还给我。”

你这个态度了,还办什么办?斗争不应该是你死我活吗,袁彬虽然进去了,但有皇帝罩着,谁也不敢把他怎么样,没多久就出来了。

袁彬不但忠诚,而且很仗义,明英宗朱祁镇死后,儿子朱见深继位,他清算了一部分人,其中就有当初诬陷袁彬的门达,门达被流放,袁彬亲自在郊外为其送行,还赠送金钱,让门达好不感慨。

成化十三年,袁彬死于任上,大明对他进行了厚葬,大明历代皇帝也对袁彬多有表彰,现在江西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还有袁彬的墓葬群。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