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这个问题先搞清楚一个逻辑,那就是古人对天下的理解。
天子管辖的区域就是天下之中,这也是最早“中国”的来源,诸侯管辖的国。
征和伐主要是指对待南和北方向的人的不同态度。当然这个南和北是以天下之中为原点。
当时往北就是草原,游牧民族,往南走是山地,山民,渔民等。黄帝和炎帝交战之后融合之后,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农耕集团。
农耕集团对土地的要求就是能够耕种的,那些只长草,水资源不足的北方是不适合耕种的。南方虽然多山,但还是很适合耕种的。
我们再来看征和伐两个甲骨文就知道了。
伐的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武器,那武器刚好对准人的脖子,言下之意就是肉体消灭了。
再来看征的甲骨文。
不用任何解释,你将这两个字进行比较,就能感觉出明显的不同的态度。征其实就是正,左边的偏旁是后加的。正字如下:
就是在止之上加一,规正之意。言下之意就是不要你的命,但是要你改正错误。
所以在古人眼中南征就是教训教训你,让你听话,学乖。北伐就是很惨烈的肉体消灭。这是当时中原王朝对待不同地方族群的不同态度。你再翻翻古代史,你再细细品品其中味道,你再想想为什么在北方修建万里长城,而不是在南方修建万里长城。有些东西联起来想,很容易想清楚,单个去想是很难搞清楚的。因为所有东西都是一个体系的而不是单独存在的。
后来这种说法就成了一种习惯,变成往南打是南征,往北打是北伐。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南征北伐之意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