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的能力有多强,为何不愿再归刘备?

发布时间:2022-03-18 / 作者:清心寡欲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正史中的徐庶和《三国》中的徐庶差别还是很大的,至于徐庶归曹后“不发一言,不设一谋”的理想状态,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徐庶早年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三个字——杀人犯!别惊讶,三国中杀人的英雄好汉还不少,比如关羽杀人,典韦杀人等等。徐庶为人报仇杀人后,白粉敷面,披头散发,最后还是被官府捉住,最终在其友人的帮助下才得以脱身活命。

可见徐庶早年也不是个善茬儿,确实如此。后来董卓乱政,中原大乱,徐庶便流落到荆州,从此弃武从文,发奋读书,逐渐在荆襄名士圈中崭露头角。不多久,诸葛亮也到荆州,二人成为朋友。

官渡之战后,刘备也流落到荆州,从此未来蜀汉的核心班底便在荆州慢慢成型。这些人中,有的是流落到荆州的,比如刘备,关羽,张飞,糜竺,糜芳等,有的是早年便迁居荆州的,比如诸葛亮,徐庶,有的是土生土长的荆州人,比如黄忠,庞统,马良,马谡等,有的是千里迢迢来荆州,比如法正,这是缘分,也是天意,有这么多人加持刘备,不干点大事儿出来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事实也是如此,刘皇叔没有让我们失望,从此在荆州发迹而一发不可收拾。刘备还是以前那个刘备,只不过刘备身边人的数量和质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见人才的重要性!

刘备投奔刘表后,被刘表安排驻兵新野抵抗曹军。而就在此时,徐庶前来拜见,刘备十分器重,那么徐庶为刘备做了些什么事儿呢?《三国演义》给出了三大贡献,一是斩杀魏将吕旷吕翔,二是大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三是派关羽袭占樊城,我们来看看是真是假。

首先吕旷吕翔原为袁绍的部将后投靠曹操,此二人在史书上的结局并没有记载。其次徐庶大破八门金锁阵和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一样,我们不必当真,虽然精彩但终究是演绎。再次新野的大后方是樊城,所以曹魏不可能不占新野而直取樊城,这不合情理也不兵法,樊城一直被刘表所控制,自然没有关羽袭占樊城之举。

如果徐庶这三大功劳被抹杀,那么徐庶到底为刘备做了些什么?呢?他的能力又到底怎么样?徐庶具体为刘备做了什么,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这是实有其事。只看诸葛亮在蜀汉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单就这一点,徐庶对刘备的贡献便不可小觑。

徐庶走马荐诸葛,一方面说明徐庶有识人之明,另一方面说明他有容人之量,能力和品行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再联想徐庶先前杀人和弃武从文的经历,如果徐庶长期跟着刘备,那他未来的模板将是既能出谋划策,又能冲锋陷阵的庞统型人才。

那徐庶为什么又要离开刘备呢?《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很精彩。曹操知道刘备得了徐庶,徐庶又干了这三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决定釜底抽薪。于是便抓了徐庶的母亲,获得其笔迹,并给徐庶写信赚徐庶归曹,徐母因此而自杀,这是徐庶弃刘归曹的演绎版,事实是这样吗?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又经过几年扫平了北方的一些割据势力,便决定大举南侵。刘表死,刘琮降曹,刘备不得不从新野樊城一路南撤,诸葛亮,徐庶及其家眷也在这次大撤退的队伍中。后来刘备兵败,徐庶的母亲便是在此时被曹军所获,徐庶于是便归曹,以保母命。

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曹操并没有抓徐庶的母亲,绑票这种下三滥的事儿,老曹还是有底线的。另一方面并不是徐庶走后才推荐诸葛亮,而是徐庶到了刘备之后不久便推荐了诸葛亮,二人在刘备手下有共事的经历,是有交集的。即便在这次大撤退中,二人也是一起跟着刘备撤退的,只不过出了徐母被抓这件事,二人才分道扬镳。假如没有此事,那么徐庶这个超级角色将在未来的赤壁之战中发挥怎样的作用?着实令人期待!只不过徐庶错过了这场历史大戏,可惜可惜!

徐庶离开刘备的直接原因是徐母被抓,在忠孝为先的社会中,徐庶的这种想法和做法是值得理解的。特别是在三国名士中,不孝是大忌,此时也出了不少孝悌的故事,比如“潘安奉母”“王览争鸩”,潘安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王览有一个后人,便是大书法家王羲之。

另一方面,徐庶是河南颍川人,妥妥的中原人士。在曹操势大,刘备势弱,刘备不断南撤,离中原越来越远的情况下,徐庶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这种选择也是理性的,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群雄大乱斗的三国时期,改换门庭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比如关羽,荀攸,荀彧,郭嘉,张辽,张郃,贾诩等都有改换门庭的经历,我们也不必把焦点只对着吕布一人。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徐庶走马荐诸葛,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后日益受到重用,徐庶遭到排挤,从此离开刘备而不再回头。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毕竟也有人认为诸葛亮有一个缺点便是不能容人,比如后来杀刘封,杀彭羕,罢李严等事。

徐庶回到曹魏政权后的历史记载很少,但并没有消失。公元 220 年曹丕篡汉,在给曹丕的劝进表中,我们也发现了徐庶的名字,在后来的曹魏政权中,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这些都是中级官吏,如果徐庶真的一言不发,不设一谋,他也未必能做到如此的官职。当然就如前文所说,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三国时期改换门庭也并不是可耻之事,我们不必苛责徐庶。

其实徐庶的离开给刘备造成的最大问题并不单单仅徐庶一人,颍川人徐庶的离开,使刘备彻底失去了与颍川名士群的联系。要知道当时的颍川可是天下名士的大本营,比如荀攸,荀彧,郭嘉,陈群等等都出自颍川人。而在三国魏晋时期,名士就意味着人才,代表着舆论,注定着一个势力集团的兴衰成败!

这也可以证明为什么刘备如此器重诸葛亮,一方面诸葛亮确实有才,另一方面看中的便是诸葛亮背后的名士群和人脉网,三顾茅庐请的可不仅仅是诸葛亮一人,而是整个荆襄的是人集团。

诸葛亮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别人种地那是爱好,而不是迫于生计,琅琊诸葛氏本是名门望族,而到了荆州之后,诸葛亮又与荆州四大顶级豪门“蔡蒯黄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诸葛亮是黄家黄承彦的女婿,岳母蔡氏是荆州实权派蔡瑁的姊妹,也就是说,蔡瑁是诸葛亮的姨父。蔡家的另一小妹又嫁给了刘表做续弦,刘表也成了诸葛亮的姨父,本来刘表就与琅琊诸葛氏有交往,这也是诸葛亮到荆州的原因之一。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分别嫁给了蒯家和庞家,没错,就是庞统的那个庞家。单就这血缘关系就可见诸葛亮的能量,这还不包括他以自己的学识和名望而在荆州士人集团中的威望和号召力。

可以说,刘备失去了徐庶和颍川名士群,得到了诸葛亮和荆襄人才库,这也印证了那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又或者“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

后来卧龙凤雏同归帐下,凤雏庞统又英年早逝,这也似乎是冥冥之中暗合天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