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贴对联的习俗,这个习俗的历史也很悠久了,那么对联的由来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联的来源
对联的最早起源于我国秦朝时期,那时的人们称其为“桃符”。对联在历史上的正式记载是在五代时期,而明清时期则是最兴盛的时期。史料记载为:岁除,命学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张春。
夫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上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9),江西省芦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出土了一个大型铁十字架,三国时期(238-250)为孙权赤武年。在铁十字架上还有一对艺术情侣:“天下欢庆和平,铁柱宝光留下十字架;人们欣赏巨大的利益,金炉香印是善良的数千年。”春节期间挂断电话的情侣被称为春节情侣,葬礼上挂断电话的情侣被称为挽歌情侣,婚礼上挂断电话的情侣被称为庆典情侣。
精美的对联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广泛使用的大众基础上,有着统一的点和固定的格式。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中一种更为重视和严格要求的特殊文体。
对联的特点
夫妻起源于韵律诗的对立,保留了韵律诗的一些特征。古人把吟诗比作写一对夫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成对的对联必须干净、平直、有声调,上对联以平调结尾,下对联以平调结尾。这些特点与一般诗歌有一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贴诗。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将双重利用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联习俗在中国人乃至世界各地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具有汉字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和传播,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