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眼里的苏武牧羊,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贝加尔湖边的大草原上拿着汉朝的节杖赶着羊群,放眼四周不要说人连鸟都没有一只。
实际上的苏武牧羊,在最初的时候确实因为匈奴单于不给他粮食让他被迫在草原上吃草籽儿、挖田鼠过活,但是渐渐地周边也有当地游牧民族部落和他互通有无,有时候匈奴那边的大人物还会过来给他一些牛羊,有时候会把苏武叫到营地里来一起喝酒聊天。虽然匈奴单于送给苏武的那群公羊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但是苏武的牲畜却越来越多了。
很多人眼里的苏武牧羊,在贝加尔湖边放羊的时候打了十九年的光棍儿。实际上苏武在牧羊的时候不仅娶了匈奴族的妻子,而且还有一个儿子。所以,不是他一个人在放羊,而是放着放着成了他和他的老婆、孩子在贝加尔湖边放羊。
很多人眼里的苏武牧羊,一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弱不禁风,可怜巴巴的呆在北方苦寒之地,实际上苏武体格健壮孔武有力,不仅对于弓弩等装备的校正有着高超的技艺,还善于编织猎网打猎,在草原上的生存能力就连匈奴人都自叹不如。
所以,苏武在贝加尔湖边牧羊确实很辛苦,但是和很多人想象中的那种辛苦是非常不一样的。
苏武这次出使匈奴人本来应该是非常顺利,很快就可以带着匈奴的使节回到汉朝向汉武帝复命。但是,就在动身的前几天匈奴内部发生叛乱。匈奴单于平定叛乱之后经审讯却发现,苏武的副使张胜竟然也参与其中,于是逮捕了苏武等人。
负责审讯的叫做卫律,曾经是汉朝人,后来投降匈奴,审讯中副使张胜选择投降匈奴,惹事是他,惹了事最怂的还是他,真让人看不起。
但是,苏武以及常惠等人却宁死不屈,匈奴单于决定将这些汉朝人分各处关押,以便分化瓦解。
作为使节团的首领,苏武最惨,被匈奴单于流放到了北海,也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畔,属于匈奴的北方边境,也是漠北之战霍去病北伐的最远处。可惜这里不能实施农业生产,只能放弃。
贝加尔湖一带在匈奴人看来都是苦寒之地,一个生长在南方的汉朝人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面前一定会承受非同寻常的考验,这也是匈奴单于的一个策略,让苏武在苦寒之地备受煎熬,用不了多久他可能就投降了。
而且,匈奴单于觉得这样做还不够,所以给苏武的羊全都是公羊,并且跟苏武说直到公羊产乳、生子才允许他回来。
茫茫的原野只有苏武孤零零一个人,在草原上他只好以吃草籽儿、挖田鼠充饥,最初那几年过得非常艰难。
这就是不了解草原的生活了。
在草原上,牲畜是牧民们的几乎全部财产,但是这些财产和农民的土地不一样。
虽然农民在耕种的时候也是看天吃饭,赶上水旱灾害往往颗粒不收。但是粮食可以连续储藏几年,正常情况下古代的普通老百姓家里面都会有那么一年半载的存粮,这些粮食可以帮助在某些不好的年景度日。
草原就不一样了,古代有句俗话,“家资百万,带毛的不算”,虽然草原上牧民通常会有上百头牛羊,但是这些牛羊和土地的最大不同是,如果遇见灾年,比如草原上流行疾病、发生严重的干旱,或者冬天遇到极寒天气,这些牲畜很有可能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农民可以等到风调雨顺的年景迅速让土地产出丰硕的果实,牧民一旦遭遇大的灾害,他的财产也许连根毛都剩不了。而且,北方的草原本身就是苦寒之地,出现各种自然灾害的几率要远远大过中原地区的农耕区。所以,在古代普通的游牧民族的生活水平要远低于中原地区农耕区的普通农民,让他们不得不经常为了生存南下去打秋风。
于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和南方的农耕民族之间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对农耕民族来说,这是一场保卫财产和生命的反击战,对牧民来说,如果在南方农耕区抢不到足够的粮食,就意味着熬不过去接下来的严冬了,打不赢就是输。
虽然牧民们饲养的牲畜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全部损失掉,但是作为牧民们的主要财产,他们必须全心全意打理,扩大种群数量,增加抵御灾难的能力。
与此同时,每一只羊,每一头牛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被宰杀,牛羊的毛可以做成生活用品衣物等,牛羊产的奶可以补充老百姓的蛋白质需求。除了过年的时候宰牛杀羊打打牙祭,平时绝舍不得吃,就像农民家里的地一样,总不能为了改善生活今天卖一亩地,明天卖一亩地,这么过日子的人那叫败家!
底层的牧民饮食来源重点也不是牲畜,而是来自采摘、种地、狩猎等多种方式,在一些野生动物多的地方肉食补充要多一些,反之则非常少了。
苏武被汉武帝派到匈奴地区出使,对于草原的生活他应该有非常多的了解,同时从他善于矫正弓弩、制作捕猎的猎网来看,在汉朝的时候应该有常年的军旅生涯。考虑到汉朝当时和匈奴人经常交战,苏武在此之前应该往返草原多次了,所以对草原他并不陌生,牲畜在牧民生活中的地位肯定也是非常了解的。
在贝加尔湖一带牧羊的时候,你完全可以把他看作是草原上一个底层的牧民生活,没有多少存粮,只有这作为财产的几百头公羊,这些公羊虽然不能产子、产奶来丰富他的食品来源,但是完全可以利用公羊产的羊毛编制一些生活用品来提高生活品质。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肯定不会去杀掉公羊来吃。
然后,在匈奴眼中贝加尔湖地区都已经作为苦寒之地了,可想而知他所放的这群公羊在冬天的时候应该会因为环境的恶劣出现被冻死的现象。冬天的北方草原是一个天然的冰库,在最冷的时候他其实也不缺肉吃。
况且,平时他还可以依靠打猎射一些大雁、野羊、野马、狼虫虎豹等来解决一定的肉食方面的需求,没准夏天还会去湖里抓几条鱼尝尝。冬天就算了,贝加尔湖的湖面经常会结0.5米甚至2米厚的冰层,一般工具很难刨开。
(贝加尔湖的冬天)
以上就是苏武在牧羊的前5-6年有可能经历的生活内容。
苏武在贝加尔湖地区放了5-6年羊之后,单于的弟弟于轩王来到贝加尔湖一带打猎。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汉武帝末期,汉匈战争告一段落,匈奴人不敢轻易南下,汉朝也再没有杀到草原深处,对于匈奴贵族来说,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娱乐了。
贝加尔湖地区冬天冷,可春、夏、秋等季节还是很不错的,这里气候清爽宜人风景秀丽,美丽的湖泊就像镶嵌在大地上的翡翠,在古代是一个游玩和游猎的好出去。
(贝加尔湖的夏天)
单于的弟弟于轩王在打猎期间有很多工具需要维修,正好苏武善于校准弓弩、制作猎网等,所以于轩王非常喜欢他,就给他送了很多衣服、食物等,让苏武的生活开始好转。
单于的弟弟在贝加尔湖一带呆了有三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苏武不仅没有必要像以前那样挖草籽、打猎为生,依靠送的食物就基本上能解决温饱问题了。
而且,单于弟弟还给了他大量牛羊,也就是说苏武放的公羊的数量在减少,可是他牲畜的总量却在这几年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不仅羊多了,牛也有了。单于弟弟肯定不会只给他公牛、公羊,所以这个时候苏武完全可以过一种草原富裕牧民那样的生活,用母羊、母牛在下完幼子之后产的奶做成奶酪、奶酒,也可以直接饮用;想吃肉了宰一头牛或者宰一头羊,足够他吃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过两年于轩王去世了,苏武也失去了这个权力人物的庇护。
正应的那句话: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如果苏武这个时候只有那么一群公羊,没有人会惦记到他的财富,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苏武牛羊成群富得冒油。可是他又没有保护这群牛羊的足够的武力,也许他的单兵战斗能力极强,可惜在面对一个部落的时候个人的勇武起到的作用非常小。
在苏武牧羊的附近有一个部落叫做丁零,这个部落在汉朝后期开始往南迁徙,等到了两晋南北朝的时候丁零人已经迁徙到了两淮流域,到了唐朝时期他们除了长相和当地人不太一样,语言习俗已经和当地的人没有任何区别了。
苏武牧羊时期丁零人还在贝加尔湖一带游牧,他们和苏武之间肯定有过非常多的接触,双方并不陌生。
在于轩王去世不久之后,丁零人瞧准一个机会把苏武的牛羊给偷走了,结果苏武再一次陷入困境。
但是从这里也能发现,苏武这个人在当时的贝加尔湖畔应该已经是名声在外,而且即使孤身一人丁零部落对他也颇为忌惮,所以没有以众凌寡使用武力,而是依靠偷的方式弄走了苏武的牛羊。
牛羊被偷的时候距离苏武牧羊已经过去了大约10年的时间,苏武在放羊的第2年李陵投降了匈奴人。
李陵是李广的孙子,他曾经和苏武在汉朝同担任侍中,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所以在李陵投降匈奴之后匈奴单于派李陵去劝降苏武。
这已经是李陵投降匈奴之后很久的事了,估计正好是苏武的牛羊被丁零人偷走的时候。
李陵投降匈奴单于之后颇受重视,不仅被单于封为王,还给他一个部落让他管理,唐朝的时候这个部落还曾经不远万里来到长安城向当时的皇帝进贡,还跟皇帝讲述了这个部落和陇西李氏的关系。唐朝的皇帝以陇西李氏自居,所以对这个部落简直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大加扶持,而该部落也因为这个关系对大唐忠心耿耿。
李陵按照匈奴单于的命令前来贝加尔湖地区对苏武进行劝降,两个人聊了很久,最终苏武还是拒绝了李陵。
这个时候李陵已经在匈奴娶妻,他走了之后就让妻子代替自己赠送了几十头牛羊,苏武的生活又再次好转起来。在之后的几年李陵应该不止一次的来见过苏武,肯定也给过苏武很多的帮助,比如汉武帝去世的事情就是李陵告诉苏武的。
苏武牧羊这几年除了最初生活比较困苦之外,后面的生活总体上要远超过当地的普通牧民生活,而且他在匈奴地区也娶了妻子,生了一个儿子。
李陵媳妇:苏武在汉朝有么有妻子、孩子?
李陵:苏武来匈奴之前已经有一儿两女,现在应该已经成家了!
李陵媳妇:我看他一个人在这孤苦无依,不如给他找个媳妇吧。咱部落里女多男少,红发碧眼的大美女有的是没出嫁的。而且,也许成了家他就不想回汉朝了,到那时在单于面前你也立了功,一举两得,多好!
(李陵部落原住民是这种长相)
李陵:可我怎么跟苏武说呢?你知道的,每次见到苏武我都很惭愧。
李陵媳妇:这你就别管了,你们汉朝不是有媒婆说亲吗,我就当一次媒婆,下回给苏武送东西的时候顺便把这事说了。
几天后。
李陵媳妇:叔叔,你来匈奴有十余年了,也许单于永远不会把你放回去,不如在这成家立业。就算以后回汉朝了也可以把妻子、孩子带回去,当初汉使张骞在匈奴十余年也曾经娶妻生子,并没有耽误凿通西域的使命,你也一样的。
苏武:嫂嫂,那就有劳了!
但回到汉朝之后,苏武没有像张骞那样把妻子、儿子带回汉朝,让他们留在了草原,估计就是因为妻子和李陵有一定的关系,怕汉朝这方面想多了,所以他从来没有将这件事儿透露给皇帝。
汉武帝的重孙子汉宣帝刘病已继位之后对苏武非常尊宠,除了让他每逢初一、十五入朝觐见之外,还给予他祭酒的尊号。一般情况下,得到这个尊号的人在同等级的官员之中排在首位,可见汉宣帝刘病己对苏武是非常尊重的。
苏武在出使匈奴人之前曾经有一个儿子,但是这个儿子在他回到汉朝的第二年因为参与政变被杀掉了。
所以,汉宣帝刘病己对苏武子女的问题非常关心,有一次他就问苏武:你在匈奴那里十九年就没娶妻生子吗?
苏武到这个时候已经肯定皇帝不会怪他了,才回答:其实我在匈奴娶了个媳妇,在我从匈奴那里动身回来的时候正好给我生了个大胖小子,我给他起名叫苏通国。
于是,宣帝命使者用财物将苏通国赎了回来和苏武团聚。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