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王是什么政治地位?

发布时间:2022-02-24 / 作者:清心寡欲


首先,民王这一个概念仅仅是出现在有清一朝。具体是指非清朝宗室之外所分封的的藩王,当然,即使宗室身份的亲王,如果被削去宗籍,那么,没了黄带子,也就成了所谓的民王。

那么,“清代民王是什么政治地位?”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当中,王者的尊贵显耀,为一时之极,要回答题主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子由只能在清朝的历史当中,找出一些相关的亲王、藩王一些比较和诠解。

而要讲清楚清代民王的政治地位,必须要对清代亲王与民王的区别予以明晰化。如何分清清代亲王与民王的区别,子由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表述;

一,宗室血亲关联

满清入关前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领域绝对性的大多数抄袭明朝的制度,当然对于分封王爵体系这一块来讲,也是照抄照搬。

可是,明朝的分封藩王制度施行了二百多年,搞的是风生水起,而清朝在这一点上,就显得小心翼翼,尤其是在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有事之后,从此再无异姓封王,直到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直接撼动清朝廷的大厦摇摇欲坠,咸丰皇帝在圆明园内有气无力的承诺,如果有命世之才能廓清域内,底定洪杨,就拿出一个王来相酬!

可是,清同治三年,也就是公元1864年,当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二人竭尽全力,攻陷天京城之后,清朝廷垂帘的两宫,执政的亲王,却全然不提此事,美其名曰不敢有违祖制,只是给了曾国藩一个一等侯的爵位。

那么,清朝对于王位的分封,仅仅是因为小气或对汉臣的揣度才坚决不予分封的吗?经过缜密的的研究,子由发现,清朝对于藩王的分封,与明朝有着截然不同的一个分界线,那就是,明朝一般是以具有朱家血脉为主要必备条件,而清朝确是不尽如此,换言之,清代的藩王可以与清代皇帝毫无血缘关系,上文中所提到的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就属于纯粹的民王。

当然,清代的亲王还是必须要求爱新觉罗宗亲才可以获此封号。

二,所处位置与权柄

吴三桂等三藩的势力虽然在清初曾经显赫一时,但是,随着三藩在康熙年间被镇压搞定,此后清朝直到最后,再没有分封任何一位异姓王,所以,三藩的情况就属于个案。

而相对于明朝藩王的就藩制度,清朝却迥然不同,清室所封的王爵拥有者,必须在京师居住,没有自己的地盘,也就没有什么治理蕃地之权。

清朝不论是亲王或者郡王,只能在具体的官职上看到是否被皇帝重用,比如大家在《雍正王朝》这部戏当中看到的“十三爷”胤祥,由于受到雍正的欣赏和信任,就同时拥有军机大臣、议政大臣的官衔,又是以和硕怡亲王的铁帽子震撼当朝,这才是清朝真正有实力、有政治地位的亲王。

三,王位的承袭

在有清一朝,除却三藩的个案之外,即使是亲王的政治地位,通常也是变化的,可逆的。因为在亲王的承袭过程当中,是降级承袭的,第一代是亲王,这亲王的承袭者就自动降级为郡王,以此类推。

而能够跳出这个降级承袭制度的只有12家“铁帽子王”,之所以称之为“铁帽子王”,是因为他们的后代在承袭王位之时,不用降级承袭,即为世袭罔替。

综上所述;子由以为,在有清一朝,特别是清初之时,刚刚入主中原的满清朝廷一时之间尚且扑不灭中华大地上的抗清烽火,不免就笼络住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这些人,以其为前驱,用封王晋爵来吸引这些人,所以,这三家藩王,当时是呼风唤雨,有着极其显赫的政治地位,可是,随着康熙朝削藩的开始,并且平定了三藩的反扑,之后,所谓民王的政治地位,已经无从谈起。

这个时期所谓的民王,既没有亲王的法定地位,有没有12家铁帽子王的显赫身世,如果硬要说政治地位,也只能是跟着铁帽子王与亲王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已罢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