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人包红包,鞍山人是交钱写账。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真把小编给问住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鞍山人,小编从小到大在鞍山参加婚礼,进会场之前,都有“管账先生”专门负责收客人的份子钱,然后把客人的名字记在一个红色账簿上。这个“管账先生”还不是一般人能担当的,得是新郎新娘家能信得过的人,写字还不能太难看。
这种约定俗成的随份子习俗,让小编觉得婚礼的红包就是应该这样随,直到小编后来读书工作来了沈阳,参加第一场沈阳人的婚礼,在门口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管账先生”,一打听,才知道,沈阳人婚礼随份子是在门口或者餐桌上领一个红包,把自己的份子钱包进去,等新郎新娘敬酒时,把红包亲自交给两位新人。
感受这种差异的并不是小编一个人,小编身边的沈阳人去鞍山参加婚礼,也遇到过类似的尴尬,很多人回来都吐槽,鞍山人随礼太简单粗暴,有点适应不了。事实上,随礼写账也并非鞍山人的专利,小编了解,在辽宁其他城市也有这样的风俗,但具体哪有哪没有,就不太清楚了。(欢迎其它网友补充)
一个社会习俗的产生背后往往有很复杂的原因,约定俗成的规则一旦形成,想改变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你很难说谁好谁坏,谁先进谁落后。婚礼毕竟是一件喜事,份子钱表达的是亲朋好友的祝福。不过有一个问题比较有意思,鞍山人写完账看完婚礼庆典,很多人有事就走了,所以等新郎新娘出来敬酒,发现很多桌子已经空了,这倒是一个比较尴尬的事。但是相反,估计很多沈阳人坐在酒桌前,也应该在心里默念:“啥时候过来敬酒啊?”
其实,比起怎么随份子,小编还是关心随多少才合适,毕竟小编的工资就那么一丢丢,再参加几场婚礼,整个十月就只能宣誓吃素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