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就有已经成为中央委员的勃列日涅夫。被赶出中央的列日涅夫,在国防部担任了副政委。虽然地位天差地别,但是勃列日涅夫并没有气馁,反而积极工作,极大的加强了和军队的联系,这也为他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1956年,勃列日涅夫再次获得了机会,他利用赫鲁晓夫与除掉马林科夫等人的机会,重回核心,成为了中央委员。随后,勃列日涅夫又成为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
赫鲁晓夫在全面否定斯大林的同时,对于苏联,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包括改革农业僵化的问题,废除干部终身任期制等等,虽然出发点很好,但遭到了既得利益者的极大反对。
同时,由于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相反,却搞得国内国外一团糟,尤其是对外,“古巴导弹危机”导致苏联颜面尽失,内忧外困之下,赫鲁晓夫最高领导人的地位开始变得岌岌可危。
1964年,勃列日涅夫趁赫鲁晓夫在黑海度假的时机,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他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名义召开会议,剥夺了赫鲁晓夫的权力,赫鲁晓夫被“退休”。
虽然不甘心失败的赫鲁晓夫回到莫斯科,再次组织召开全国中央委员会议,但是,勃列日涅夫早有准备,几乎所有的中央委员都全面否定了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彻底失势,勃列日涅夫正式成为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正是在勃列日涅夫的时代,苏联国势达到了巅峰。然而,奇怪的是,大家对勃列日涅夫的评价,却普遍并不高。因为,由于勃列日涅夫对苏联社会的矛盾缺乏认识,也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魄力,苏联虽然在勃列日涅夫时代“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是,苏联也正是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埋下了灭亡的隐患。
而赫鲁晓夫虽然也犯了许多错误,但是,他锐意改革,尤其是改革苏联僵化的体制和干部终身制的试图,表明了赫鲁晓夫积极进取的思想。
因此,我认为,虽然赫鲁晓夫统治苏联的时间并没有勃列日涅夫时间长,在位期间国势也不如勃列日涅夫时代鼎盛,但是,锐意进取的赫鲁晓夫对苏联的贡献,显然要大于碌碌无为的勃列日涅夫。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