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一再强调“俄永远是欧洲最可靠的能源供应国”。
俄罗斯把“能源供应”做为与西方国家斗争的武器?题主想多了,根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俄罗斯这么做没有任何用处,反而有可能失去欧洲的能源供应市场。对于题主的问题,儒道之主想说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还没那么傻,或者说是他的脑子没进水。对欧洲来说,俄罗斯的天然气相当重要,但绝不是唯一。
把能源供应当做“武器”,俄罗斯已经用过了,为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总统普京先是“利诱”,后是“威逼”,最后“动武”。然而,俄罗斯总统普京这一系列的组合拳下来,依然没能改变乌克兰政府的“决心”——乌克兰政府仍在想办法加入北约、去俄罗斯化。俄罗斯的“威逼”就是“停止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乌克兰对于俄罗斯的依赖性相当大,乌克兰所需天然气总量中,超过1/3的部分来自于俄罗斯。
尽管如此,面对俄罗斯的“断气”威胁,乌克兰政府并未如俄罗斯期待的那样,在“加入北约”问题上向俄罗斯做出让步。俄罗斯的“利诱”:仍以远远低于国际市场行情的价格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扩大乌克兰粮食的进口,等等。俄罗斯卖给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是每千立方米50美元,而国际市场价格约为230美元。直到2004年乌克兰大选之后(橙色革命),亲西方的尤先科上台,开始推动“乌克兰加入北约”。
2005年底,俄罗斯在“利诱”无果的情况下,开始了“威逼”——要求乌克兰将天然气价格从每千立方米50美元提高至230美元。乌克兰要求“分阶段涨价”,并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俄罗斯出口到欧洲国家的天然气“过境费”。双方并未未谈拢,2006年元旦,俄罗斯切断了对乌克兰的天然 气供应——俄乌“断气风波”。2006年1月4日,双方达成协议,俄罗斯恢复了向乌克兰通气。在这之后,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天然气问题上仍是争吵不断,也出现过偶尔“断气”的情况,但是乌克兰政府始终没有停向“投入西方怀抱”的脚步。
“利诱”、“威逼”都没达到俄罗斯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的目的,最后那就是“动武”了: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随后克里米亚举行公投,普京大笔一挥,将克里米亚并入了俄罗斯。尽管俄罗斯出兵并未与乌克兰政府军发生交火,但这无疑就是“动武”——除了出兵克里米亚,俄罗斯还支持乌东地区的亲俄武装,甚至是俄罗斯特种兵直接参与作战。普京用“能源武器”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的目的并未能实现,最后“动武”,可见能源武器并不是那么管用的。
能源武器对付乌克兰不管用,对付欧洲就更不管用了——虽然欧洲对能源进口的依赖相当严重,但是俄罗斯的天然气也只占了欧洲天然气进口的34%,欧洲还有其它能源进口渠道。2016年,美国萨宾帕斯的LNG就已经进入欧洲市场,尽管对俄罗斯所占的市场份额影响不大(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具有价格、质量方面的双重优势),但是美国一直试图破坏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合作,并把美国的天然气、石油卖到欧洲。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对德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进行公开批评,目的就是想抢占欧洲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普京又怎么可能傻到“自掘坟墓”?普京一再强调,俄永远是欧洲最可靠的能源供应国,为的就是拉住欧洲这些国家不要另寻它途。俄罗斯如果真把能源当做武器,拿自己的未来开玩笑,欧洲各国还有美国等其它替代选项——欧洲一直在寻求能源进口的多元化。想要把能源做为武器,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对方找不到更加合适的替代品,也就是所说的“唯一性”(相对来说)。
简单点说就是,没了俄罗斯的天然气,欧洲大不了从其它国家购买,这对欧洲的影响并不是“不可接受”,欧洲也早有了应对的预案。但是对于俄罗斯来说,能源出口是其唯一的支柱产业,少了欧洲这个“大客户”,那对本就不景气的俄罗斯经济来说,无疑是“伤口上撒盐”。用我们东北话来说,越瘸越加棍点!能源出口,相当于俄罗斯的经济命脉,俄罗斯当然不会做那些“自绝经脉”的蠢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