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酒的制曲工艺流程(酱香酒的制曲工艺流程图)

发布时间:2023-03-15 / 作者:清心寡欲

很多朋友对于酱香酒的制曲工艺流程和酱香酒的制曲工艺流程图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酱香酒的酿造工艺详解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

一、一年生产周期

酱香型白酒一年仅生产一次,然后产出的酱酒还需要经过3年以上的窖藏时间才能被投入市场,而较长的生产周期和较长的储存周期也是酱香型白酒价格普遍偏贵的原因之一。

二、两次投料

每一个新的酱香型白酒生产周期是从每年端午正式开始,其中需要经过两次投料。

重阳节是第1次投料的时候,又因为茅台镇的人们对红缨子高粱的叫法是“沙”,所以被称作“重阳下沙”。选择在重阳节左右下沙是因为红缨子高粱成熟,赤水河的河水也变得清澈,达到了酿酒对水质的要求。

重阳节后1个月左右就可以开始第2次投料了(也称为“糙沙”),而为了增加原料发酵时间,之前两次的蒸煮原料是不能取酒的。

三、九次蒸煮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中,原料前后总共需要经过9次蒸煮,每次蒸煮完后都要再次加入酒曲进行发酵,这是一个不断让高粱中的淀粉物质糊化、糖化、酒化的过程,直到最后的蒸馏取酒。

原料在经过第3次的蒸煮后变为熟糟后(前两次的下沙和糙沙蒸煮后是不取酒的),就要取酒了,每个轮次都要取一次酒。熟糟需要经过六个轮次环节(摊凉、撒曲、堆积、下窖、封窖发酵、开窖取碚醅),每次环节都要蒸煮,而这整个过程共有九次蒸煮。

四、八次发酵

酱香型白酒中的8次发酵是指:清蒸下沙1次、混蒸糙沙1次、熟糟上甑蒸酒的6个轮次循环过程中(摊凉、撒曲、堆积、下窖、封窖发酵、开窖取碚醅)的6次封窖发酵。

五、七次取酒

酱香型白酒取酒的时候已经到了岁末年初,7次取酒是指:糙沙上甑蒸酒后的第1次取酒,取酒后再次重复摊凉、撒曲、堆积、下窖、封窖发酵、开窖取碚醅的流程6次,总共加起来取7次酒。每个轮次取出来的酒都有不同的风味风格,现在市场上的酱香型白酒,是经过了不同轮次的酒进行勾调后才上市的。

酱香型白酒特点

酱香型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但不能出头),香味细腻、复杂、柔顺含泸(泸香)不突出,酯香柔雅协调,先酯后酱,酱香悠长,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杯留香经久不散(茅台酒有“扣杯隔日香”的说法),味大于香,苦度适中,酒度低而不变。

酱香型白酒的标准评语是:无色(或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空杯留香幽雅持久,入口柔绵醇厚,回味悠长,风格(突出、明显、尚可)。

酱香酒酿造工艺是什么?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母糟 大曲→粉碎→曲粉

↓ ↓

高粱(下沙) →粉碎→配料→蒸酒蒸料→摊凉→加曲→

↓ ↓

→翻拌→堆积→入窖→发酵→出窖酒醅→高粱粉(糙沙)

↓ ↓

酒尾 原酒→贮存→勾兑→再贮存。

工艺说明

1、碎沙

酱香型白酒原料为“沙”,沙是仁怀地区土话,指的是红缨子糯高粱。在每年大生产周期中,分两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左右。

由于原料需要经过反复发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较粗,要求整粒与碎粒之比,下沙为80%比20%,糙沙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别占投料总量的50%。为了保证酒质的纯净,酱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加辅料,其疏松作用主要靠高梁原料粉碎的粗细来调节。

2、大曲粉碎

酱香型白酒是采用高温大曲产酒生香的,由于高温大曲的糖化发酵力较低,原料粉碎又较粗,故大曲粉碎越细越好,有利糖化发酵。

3、下沙

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每甑投高粱350公斤,下沙的投料量占总投料量的50%。

4、糙沙

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第二次投料称为糙沙。

5、入库贮存蒸馏所得的各种类型的原酒,要分开贮存容器中,并存放在避光密封处,存放的地点最好是地下,因为地下是温度变化不大的环境,基本保持常温;用天然的溶洞进行储藏,可以促使酱酒的发酵更加的醇美,经过三年陈化使酒味醇和,绵柔。

6、精心勾兑

贮存三年的原酒,先勾兑出小样,后放大调合,再贮存一年,经理化检测和品评合格后,才能包装出厂。

扩展资料:

特点

酱香型酒气幽雅,空杯留香持久。口感丰满,诸位协调,余味悠长。酱香型酒的香气主要由己酸 、己酸乙酯 、芳香族化合物 、二元醇和等物质发出,这些起香物质有“四高一低一多”的特点,即酸高、醇高、醛酮高、氨基酸高、酯低、含氮化合物多(种类、数量多)。

酱香型白用料大而成本高、自然环境限制严、酿造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产量低,其产量仅占中国大陆白酒总产量的2-3%,但销售额却占15-20%,利润更是占全行业的35%。

这类酒的代表有茅台、王茅、芦台春、郎酒、北大仓酒、燕岭春、金沙回沙酒、碧春酒、黔春酒、筑春酒、迎春酒、怀酒、鸭溪窖酒、匀酒、华酒、赖永初酒、习酒、珍酒、武陵酒、龙滨酒、潭酒、筑春酒、国台酒、劲牌酒和钓鱼台酒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酱香型白酒

酱香酒制造工艺过程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母糟大曲→粉碎→曲粉 ↓↓ 高粱(下沙)→粉碎→配料→蒸酒蒸料→摊凉→加曲→ ↓↓ 酒尾原酒→贮存→勾兑→再贮存→ →翻拌→堆积→入窖→发酵→出窖酒醅→高粱粉(糙沙)

工艺说明:

A.原料粉碎 酱香型白酒生产把高粱原料称为沙。在每年大生产周期中,分两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左右。由于原料要经过反复发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较粗,要求整粒与碎粒之比,下沙为80%比20%,糙沙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别占投料总量的50%。为了保证酒质的纯净,酱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加辅料,其疏松作用主要靠高梁原料粉碎的粗细来调节。

B.大曲粉碎 酱香型白酒是采用高温大曲产酒生香的,由于高温大曲的糖化发酵力较低,原料粉碎又较粗,故大曲粉碎越细越好,有利糖化发酵。

C.下沙 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

1)泼水堆积:下沙时先将粉碎后的高粱泼上热水(称发粮水),泼水时边泼边拌,使原料吸水均匀。也可将水分成两次泼入,每泼一次,翻拌三次。注意防止水的流失,以免原料吸水不足。然后加母糟拌匀。母糟是上年最后一轮发酵出窖后不蒸酒的优质酒醅,发水后堆积润料10h左右。

2)蒸粮(蒸生沙)先在甑篦上撒上一层稻壳,上甑采用见汽撒料,出甑时粮食不应过熟。出甑后再泼上热水(称量水),保持适当的含水量

3)摊凉泼水后的生沙,经摊凉、散冷,并适量补充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

4)堆集:当生沙料的品温降到32℃左右时,加入大曲粉,加曲粉时应低撒扬匀。拌和后收堆,堆要圆、匀,冬季较高,夏季堆矮,当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时,即可入窖发酵。

5)入窖发酵:堆集后的生沙酒醅经拌匀,然后入窖,待发酵窖加满后,用木板轻轻压平醅面,并撒上一薄层稻壳,发酵30~33天。

6)开窖配料:把发酵老练的生沙酒醅分次取出,每次挖出半甑左右,与破坏、发粮水后的高梁粉搅拌,其发水操作与生沙一样。

7)下窖发酵把蒸熟的料醅扬凉,加曲拌匀,堆集发酵,技术操作与生沙酒一样,然后下窖发酵。应当阐明,酱香型白酒每年只投两次料,即下沙和糙沙各一次,今后六个次序不再投入新料,只将酒醅重复发酵和蒸酒。

糙沙酒蒸馏完毕,酒醅出甑后不再增加新料,经摊凉,加尾酒和大曲粉,拌匀堆集,再入窖发酵一个月,取出蒸酒,即得到第二轮酒,也即是第2次原酒,称“回沙酒”,此酒比糙沙酒香,醇和,略有涩味。今后的几个次序均同“回沙”操作,分别接取三、四、五次原酒,总称“大回酒”,其酒质香浓,味浑厚,酒体较饱满,无邪杂味。第六次序发酵蒸得的酒称“小回酒”,酒质醇和,糊香好,味长。第七次蒸得的酒为“枯糟酒”,又称追糟酒,酒质醇和,有糊香,但微苦、糟味较浓。第八次发酵蒸得的酒为丢糟酒,稍带枯糟的焦苦味,有糊香,通常作尾酒,经稀释后回窖发酵。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一年一个周期,两次投料、八次发酵、七次流酒。从第三轮起后不再投入新料,但由于质料破坏较粗,醅内淀粉含量较高,跟着发酵次序的增加,淀粉被逐渐耗费,直至八次发酵完毕,丢糟中淀粉含量仍在10%左右。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