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读者小时候都有过抓野鸡的经历,每年冬季农闲的时候,跟着父亲晚上去地里抓野鸡,一晚上能抓好几只,能吃上好几天的野味。
不过现在不能打野鸡了,一是野鸡越来越少了,抓野鸡比较困难;二是野鸡已经是“三有保护动物”了,抓野鸡违法。上个月新闻上还报道了有人抓野鸡而被公安机关带走的消息。
刚刚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是有所质疑的,题目中说“野鸡一到晚上就消失不见了”,这其实是不准确的。打过野鸡的朋友都知道,晚上才是抓野鸡最好的时候,只要找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抓一个准。
不过关于“野鸡晚上都去哪儿了”这个问题还是可以聊一聊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有关野鸡的相关内容,了解一下儿时的美味究竟是怎样一种动物。
野鸡是雉鸡的俗称,共有30个亚种,不同亚种的个体大小和羽色变化比较大,但是基本特征相同。生活在我国的几个亚种,颈部都有白色项圈,尾羽长而且有横斑。
野鸡主要栖息在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它们主要分布的海拔高度在1200米以下。
野鸡跟家鸡一样,虽属鸟类但不善飞行,只有在受到威胁时才会起飞,飞行速度也较快,但飞不了多远就落地了,落地前还会滑翔。
野鸡不太会飞但跑的很快,它们的脚很强健,可以在灌木丛中快速奔走,对比一下家鸡就明白了,野鸡跟家鸡在这一方面很像。
野鸡的食性比较杂,根据季节变化吃不同的食物,说白了就是有啥吃啥。秋天主要吃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植物叶子、草籽等,当然也吃地里的昆虫,比如蚂蚱等。
总之野鸡之所以被称为野鸡,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各方面都跟家鸡类似,不过野鸡比家鸡长的漂亮。
鸡形目鸟类倾向于成群活动,它们是鸟类中社会组织形式最复杂的类群之一。不过与原鸡相比,野鸡倾向于更加松散、灵活的组织方式,就是说野鸡喜欢群体生活,但又没有那么严格的组织架构,野鸡组成的群体非常松散。
野鸡在冬季通常会结群活动,结群的形式有三种,分别是雄性群、雌性群和混合群。群体个体数量最多时可以达到20只,通常雌雄都有的混合群要比单性群体大一些。
野鸡结群生活的好处主要有两个:一是冬天群体协作可以提高在寒冷环境中的觅食效率;二是结群可以有效的降低个体被天敌捕食的概率。
每年到春季的时候,野鸡的大群就会解散,雄性野鸡就开始占据领域,相互讨伐,它们要为争取雌性做准备。
一些有一定年龄并且身体强壮的雄性野鸡,会拥有较多的配偶,一般都会拥有两三只雌性,但多的时候可以拥有七八只雌性野鸡,英格兰曾经报道过一只雄性野鸡拥有11只配偶的情况。
雄性野鸡的脚上方的位置有一个朝后的突起,这个突起在很多雄性家鸡脚上也有,叫做距,这是雄性野鸡的第二性征。
雄性野鸡的距越长,可以拥有的雌性配偶就越多,而且配偶繁殖出的雏鸡数量也会更多,距的长度跟雄性野鸡的生存力和繁殖力有关。
野鸡孵化工作完全由雌性完成,雄性则负责保卫工作,不过一旦雏鸡被孵化出来,雄性野鸡就会自觉认为完成了使命,雌性则带着小野鸡到处觅食。
野鸡繁殖最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雄性脚上的距,距的长短决定了配偶数量的多寡,不过具体是何原因,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定论。
最后我们再回到这个提问本身,聊一聊为什么晚上野鸡消失不见了。其实野鸡并非消失了,而是藏起来了,野鸡一般白天觅食,夜晚需要休息。
那么这些野鸡会藏到哪里呢?这要分三种情况:
1、如果是在晴天的晚上,地面干燥,野鸡一般会草丛中、沙坡上、树林周边等位置休息,也会在田地里过夜,不过它们都会找一些隐秘的地方藏起来,避免被天敌发现。
2、如果是在下过雨的夜晚,地面比较潮湿,野鸡一般选择上树睡觉,从家鸡喜欢上树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不过野鸡选择的树大都在路边长的茂密的单棵树上,这有利于它们逃跑。
如果正在下雨,野鸡当然会找一些能够躲雨的地方休息,低矮的灌木丛是个不错的选择,野鸡在那里可以避雨。
3、如果是雌性野鸡正在孵化,它们一般在低矮的草丛、芦苇丛或者灌木丛中筑巢,夜间在巢穴里孵化小野鸡。
不管怎样,一到晚上野鸡都会找地方躲起来,如果你不熟悉它们的栖息习性,当然会觉得野鸡夜间都消失了。那么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答案也很简单:
首先,野鸡是昼行性鸟类,它们白天活动夜间休息是生活习性决定的,野鸡的夜视能力比较差,晚上觅食也比较困难。
其次,藏起来是为了躲避天敌,一些以鸟类为食的食肉动物,很多都是夜行性动物,野鸡为了躲避天敌的捕捉,会爬到树上或者找个隐秘之处过夜。
总之一到晚上,野鸡并不是消失不见了,而是藏了起来,它们需要找一个安全隐匿的环境藏起来,但如果你了解它们的习性,还是很容易找到野鸡藏身之处的。
野鸡作为跟家鸡最为接近的鸟类,在过去广泛分布在田间地头,是很多人小时候野味的来源之一。
但随着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以及人们的大肆捕杀,野鸡的种群数量大量减少,现在已经被列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了。
关于为什么野鸡晚上会消失不见的话题就介绍这么多,有其他观点的朋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看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