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全食的形成原理

发布时间:2022-05-08 / 作者:清心寡欲

月全食的起源是什么?不知道的小朋友们,我们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月全食的形成原理:

当月球、地球和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月球表面变成深红色,就形成了月全食。

月全食的成因:

在农历十五和十六年,月亮的运动方向与太阳相反。当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并产生月全食。在月食期间,太阳和月亮之间的方向差为180°。因为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的轨道是黄道或黄道。黄道,它们不在同一平面上,但切割角度约为5°。因此,只有太阳和月亮位于黄道交点附近。黄道和太阳有能力形成一条直线,从而产生月全食。

月全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最初的损失:月球刚刚触及地球本影,标志着月食的开始。

食物:月亮的西边刻有地球本影的西边,而月亮刚刚进入地球本影。

吃什么:月亮的中心离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统一:月球的西边缘被地球本影的东边缘包围。此时,月食的整个过程结束。

月食的程度被称为“日食分数”,相当于月食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的最大距离与月球视子午线的比值。

月食期间,月球表面的亮度和颜色可分为以下五个级别:0级,非常暗,几乎看不见;1级,稍亮,黑黄相间,细节难以区分;2级,稍亮,黑红色或棕黄色,中间有一些黑点,外面很亮;三层,砖红色,可以看到月亮的细节,但非常模糊;4级,铜红色,非常明亮,外部非常明亮,浅蓝色,可以看到较大的细节。在观测月全食时,评估月球表面的亮度和颜色水平,并记录下来。同时,记录下此时的天气。

月全食对于靠太阳照射太阳能帆板供电的人造天体有一定的影响。2007年10月24日升空的中国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就在2008年2月底面临首次月全食的考验,迎接暂时的“能源”危机和 低温考验。当月全食发生时,整个月球以及绕月卫星都会“钻”进地球的巨大身影中,估计有3~4个小时照不到阳光。由于“嫦娥一号”主要靠太阳照射太阳能帆板供电,尽管卫星上装有蓄电池,但蓄电池只能保障短时间供电。在这段时间里,卫星上的个别科学设备将暂时关机,让身在太空的“嫦娥”尽可能“节衣缩食”,确保挺过难关。月食过后,再进行开机控制。整体而言,月食对“嫦娥一号”卫星工作没有太大的影响。

以上是小编今天的分享。我希望它能帮助你。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