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729条回答。
其实同大家想的不同,无论德军扮演英军,还是日军扮演八路军,都是不容易被拆穿的。
中越战争初期,我军曾在战争打开前几小时,首先派遣少数侦察部队化装成越军,深入越南后方进行侦察、破坏和骚扰行动。
比如有一个侦察连,全部穿着越军制服,拿着越军武器,队伍中还有1个边民出身的士兵(会说流利的越语且没有口音)。
结果战争打响以后,他们为了赶时间,无法在山路上行军,就直接走上大路。
期间,有一个掉队的越南士兵追了上来,看到是自己人就跟着一起走。
这个越南士兵跟着走了一会,可能近距离观察发现有些不对,吓得正准备逃走就被侦察排长一匕首干掉了。
大家要知道,这个侦察连里面有不少北方兵,比较高大,照常理来说还是比较容易辨认的。
就这样,仍然有越南士兵被迷惑。
其实,绝大部分普通军人和老百姓遇到这种事,根本就想不到这是伪装的敌人。
人都是先入为主的心理,你先没想到,自然不容易辨认出来。
二战后期,著名的阿登反击战中,德军组织数百人的特遣队,找了一些会讲英语的德国兵化妆成美军和英军,肆意进行渗透破坏,夺取关键桥梁。
这伙人给英美军队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和混乱,不过其实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甚至接近于闹剧。
这些化妆部队的负责人是刀疤脸,奥托·斯科尔兹内。
斯科尔兹内费尽全力,只召集到2500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只会说小学生一样的英语。
斯科尔兹内认为,真正能够熟练使用英语且对美国文化有所了解的,只有10多人,都是开战后从美国返回的德国移民。
另外还有大约50人虽然英语比较流利,但没有在英国、美国生活过,对对方的社会非常无知,稍微被盘问一下就会穿帮。
另外还有150人英语可以达到日常交流的水平,但听不懂很多单词尤其是英美的俚语,不能接受盘问。
还有200人勉强可以进行一些对话,但即便是傻子也能听出他们古怪的口音。
剩余的人仅仅停留在会说YES,NO和几十个单词的水平。
斯科尔兹内认为已经没有时间全面培训了,只挑选了大约200人组成别动队。
他们进行短时间的英语强化以及渗透强化学习::看美国电影、吃美国口粮、抽美国香烟、学美国敬礼等。有些人甚至到科斯琴和林堡的战俘营中,跟美军战俘聊天以练习英语。
搞笑的是,由于这200人都知道马上就要混入敌后作战,英语不好就是死路一条。
在不到2个月内,他们的英语水平竟然突飞猛进。有些人本来仅能说教科书式的简单对话,现在却能说一口带着德州口音的流利方言英语,把斯科尔兹内都吓了一跳。
看来,学英语还是需要动力的。
到了作战时,斯科尔兹内发现问题很多,他们甚至无法搞到英美军队的军服和武器。
军服基本都是缴获美军战俘的,有些则是从死尸或者伤员身上脱下来的,衣服上有清晰的弹孔。
至于武器方面,轻武器尚且能凑齐,重武器基本为0,必须用德国坦克装甲车进行改装。
这种坦克装甲车只能在夜晚使用,如果白天就算瞎子也能看出不是美军的武器。
斯科尔兹内沮丧地说:(这种伪装)充其量只能蒙住最年轻的美军士兵,而且还得是在夜间从非常远的距离观察。
战役开始以后,这伙伪装的德军其实没起到什么作用,因为他们的伪装太差了,很容易被识破,只能转为强攻。
真正发挥作用的是6支小分队共44人,就是这200人中选拔组成的,每支小分队只有几个人。
他们的任务是:
1.由5~6人组成的爆破小组负责炸毁敌方桥梁、弹药库和油料库。
2.由3~4人组成的侦察小组负责侦察默兹河两岸盟军动向,沿途颠倒路标、混淆真假雷区、并向遇到的美军部队传递虚假命令。
3.先头小组将和德军进攻部队密切配合,剪断电话线并摧毁无线电基站以扰乱盟军通信,同时发布假命令。
这几个小分队成功伪装成溃败的美军,渗透到后方,制造了一些恐慌和混乱:一支德军侦察小组在17日光明正大地开进了美军控制的小城于伊,他们花好几个小时观察美军的兵力部署和防御阵地,沿途和碰见的美军敬礼、聊天,顺便给问路的车队指引了错误的方向,没有引起任何怀疑。另一支小组伪装成美军宪兵,误导了滞留在从默兹河至巴斯托涅道路上的大量盟军。美国第84步兵师某部受其影响,在森林里迷路了整整三天。还有一支小组报告称已抵达马尔梅迪,沿途摧毁一座油料库,并扫清若干雷区。
虽然这些行为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却会造成盟军的混乱和恐慌。
一种说法是数千化妆德军已经渗透进入英美军队,寻机发动全面袭击,甚至要刺杀盟军高层。
12月23日,盟军远征部队最高司令部发布消息,提醒各部队警惕“携带伪造证件、身穿英军制服”的德国间谍。
于是,就出现了无数闹剧。
看看这段描述:盟军迅速在桥梁和城镇等要地建立起大量检查站和岗哨以盘查沿途士兵,通过搜身、检查证件、以及询问那些只有美国人才知道答案的问题(如美国各州的首府、棒球比赛的结果、以及米老鼠女朋友的名字等)等手段(我草,米老鼠还有女朋友?),试图揪出潜伏在部队中的间谍。很多真正的美军士兵因各种原因被错抓,有人是因为穿着缴获的德军军靴;有人是因为答不上宪兵出的刁钻问题;有人甚至觉得仅仅是因为名字听起来像德国人。盟军高级将领也不能幸免。
美国第8军军长布鲁斯·格洛克准将在巡视圣维特时被一处检查站的宪兵拦下,他对上了口令,但误将芝加哥小熊队说成是美国联盟的一员,而被逮捕审讯长达五个小时;“享受”同等待遇的还有第12集团军群司令奥马尔·布拉德利中将。他在驱车返回总部的路上遇宪兵反复盘查,其中一个问他伊利诺伊州首府的所在地。布拉德利给出了正确答案斯普林菲尔德,结果却被拘留,因为宪兵一口咬定伊利诺伊州的首府是芝加哥。
夸张的是,这44个伪装者有26人成功返回德军,其余18个倒霉鬼,被认定为间谍而枪决。他们被识别出来的理由五花八门,比如其中有4人挤在一辆吉普车上。而娇惯的美国大兵一般2人坐一辆车,打死他们也不会这么挤。
为什么他们还是比较成功的?
主要是外形接近。
谁都知道,英国人尤其是英格兰人也是日耳曼人,同德国人的外形很接近。
而美国主要的白人移民就是爱尔兰人和德国后裔。
所以,德军穿上英美军装,拿上英美武器,至少从外形上不容易区别出来。
至于日军伪装成八路军,其实也是比较成功的。
历史上有一支著名的益子挺进杀人队。
这是一个中队,队长为益子重雄,共有106人,另外还有18个中国汉奸。
益子挺进杀人队的目的,是在1942年日军大扫荡时,化妆成八路军渗透到八路军总部附近,有机会就进行攻击。
益子挺进杀人队穿着八路军的便服,带着中国的轻武器,总体是比较成功的。
他们从辽县出发,一直都没有被识破,在郭家峪地区袭击了正在撤退的八路军总部,同警卫部队交手。
随后,挺进队一直追着八路军总部,俘虏了不少掉队的八路军工作人员(主要是非战斗人员),给八路军造成巨大损失。
一说八路军参谋长左权的牺牲,同益子挺进杀人队有关系。
抗战期间,日军组织过多支类似的化装部队,可以迷惑部分八路军。
道理也是同样的,如果相距较远,你不太容易分辨出日本人和中国人,除非距离很近。
不过,八路军总部还是及时发现了益子挺进杀人队:“发现一支来路不明的武装队伍,身着便衣,携带小型电台,约有100人,后去向不明”。
八路军总部虽可以发现他们,其他人就未必有这种识别能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