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的原理

发布时间:2022-05-08 / 作者:清心寡欲

闪电消散的原理是什么?让我们看看这个!

避雷针的原理

导线用于将闪电的功率和电流引导至地面,以防止电流流向周围的建筑物并对其造成损坏。即在雷云放电前,避雷针在顶部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改变闪电放电方向,将闪电引至避雷针,并通过接地引下头和接地装置将闪电电流引入地面。

避雷针的发现

现代避雷针是由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闪电击中的风险,将一条带着长金属线的龙飞入雷雨云中,并在电线末端绑上一串银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钥匙,钥匙上迸发出一系列电火花。双手麻木。幸运的是,闪电很微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

富兰克林成功地进行了探测闪电的“龙”实验,检查了闪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之间的一致性后,他根据两者之间的类比做出了这样的猜测:由于人工产生的电流被尖端吸收,闪电也可以被尖端吸收。他设计了龙实验,龙实验的成功证实了他的猜测。因此,他认为,如果一个最先进的设备可以放在一个高的物体上,就有可能将闪电引入地面。富兰克林发明了一种防雷装置:将一根几米长的细铁棒连接到一栋高层建筑的顶部,并用绝缘体将铁棒与建筑隔开。然后用一根电线连接到铁棒的底端。然后把梯子引到地下。富兰克林称这种避雷针为避雷针。

避雷针的作用

常规防雷电可分为防直击雷电、防感应雷电和综合性防雷电。防直击雷电的避雷装置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接闪器又分为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以避雷针作为接闪器的防雷电原理是:避雷针通过导线接入地下,与地面形成等电位差,利用自身的高度,使电场强度增加到极限值的雷电云电场发生畸变,开始电离并下行先导放电;避雷针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尖端放电,形成向上先导放电;两者会合形成雷电通路,随之泻入大地,达到避雷效果。实际上,避雷针是引雷针,可将周围的雷电引来并提前放电,将雷电电流通过自身的接地导体传向地面,避免保护对象直接遭雷击

雷雨天气如何做好防雷措施

1.如遇雷雨,建议断开房屋内所有电气开关,关闭所有门窗,并与不同管道保持一定距离。在这种天气下,建议不要拨打电话看电视,以避免闪电伤害。

2、打雷天气,尽可能不要出门,要是在空旷地行走时,尽量别使用金属材料的雨伞等。建议在低洼位置等待雨停止之后再走,也别在树木或广告板的下方面躲雨。

以上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希望它能帮助你。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