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呀,在星际2中暴雪其实做的特别克制,可能是为了照顾新一代的玩家们,因此在星际2实际上没有什么太多出格的内容,顶多也就是一些阴谋诡计,更多的还是围绕着吉姆雷诺和凯瑞甘的爱情故事来展开。所以大家一般都习惯称星际争霸2为“太空歌剧”。
但是在星际1可就不一样了,由于那时候受到没事CRPG的影响,在游戏中设计师们为了让玩家获得更真实的游戏体验,就会将故事剧情做的格外的残酷和真实,毕竟游戏画质不够内容来凑嘛。在加上那个年代正好是“硬核科幻”故事崛起的时期,在80年代有许多非常优秀的科幻故事深深影响了那一代的读者,所以在这些科幻题材为背景的游戏我们能看到非常多熟悉的科幻作品的声音。
这里大麦就顺道给大家推荐一些美国80年代起最优秀的几部科幻作品吧。比如1983 年的 Foundation's Edge(基地边缘);1984 年的Startide Rising (星潮汹涌);1985 年的Neuromancer(神经浪游者);1986 年的 Ender's Game (安德的游戏) ;1987年 Speaker for the Dead (死者代言人);1988 年的The Uplift War (提升之战);1990年Hyperion (海伯利安)等等。这些作品都是得过雨果奖的非常值得一看。
在说回正题,星际1在那个时代科幻作品的影响下也自然充满了硬核科幻的特点,虽然游戏的剧情和真正的硬核科幻比起来还是逊色不少,不过暴雪在其中倒是做了不少有趣的细节。比如游戏中一些“三俗”台词,将角色的特点刻画的淋漓尽致,在游戏的刚开始,两个糙汉正坐在打捞船上进行这一段对话。
A:大伙儿安全带系紧了么?(You girls strapped in nice and tight now?)
B:紧过你老妈的……(Tighter than your mama's .... )
这个对话就不能再往下说了哈哈。
可能当时由于星际1在国内正版并不普及,由于盗版的横行导致靠谱的翻译并不多甚至不少盗版盘为了节约时间根本不对剧情进行翻译,所以中国的玩家错失了星际1中许多有趣的内容。
到了星际2就令人感觉没有那种真实的感觉,更像是大家在表演一场舞台剧,其实这些年来暴雪的许多作品也越来越大众化,不过我更愿意称其为“迪士尼化”,感觉受众玩家的年龄正在不断降低。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