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要分二个部分来讲。
一,中端的书画作品如今沦落到白菜价?
中国自民国以来百年。我国有许多有志于改革中国画旧貌的先行者吴昌硕、高剑父、陈师曾、齐白石、吴茀之、张大千、陈半丁、刘奎龄、徐悲鸿、蒋兆和、傅抱石、黄宾虹、谢稚柳、于菲阁、贺天健、黄胄、李可染、潘天寿、吴湖帆、等等差不多近300位高端的艺术家为近代中国的国画艺术的继承传统推陳出新作出了各自不同的杰出贡献。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到2000年40多个年头,或者再退后十年截止2010年底整整50年由院校毕业的艺术生这一个时段可以划分为中端。这一个时期产生的艺术家为中端类艺术家。
众所周知,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持续了整整十年。中端类艺术家除了少量的拔尖人才除外,其余绝大部份都沦入了中端类。
学美术是非常辛苦、枯燥的专业。青年学子想成名者必须每天坚持十小时以上的强训练。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都还不一定能夠修得正果!
处于中端中的艺术家因为客观的原因多数人整整十年时间被呆搁了。他们学到的东西还仅是艺术的皮毛,更谈不上有多少艺术修养。同时又面对社会上一系列的乱象无法改变自己不利的处境。
于是随大流者多了起来,很多人便闻风起午热衷搞形式上的所谓当代艺术。本该艺术应随时代而动!结果是偷梁换柱以西画入中国画,用特种纸代替传统宣纸的毫无笔墨和意境的水墨水彩画大行其道。
本来上世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初入行的艺术家多数人文学艺术修养和书法功力都还不深。随后一批后生又比他们差一大截。这个代差就成为了现在中端类艺术家上不了大台面的一块鸡肋。
这一批中年或称为中老年艺术家便沦为了艺术流派中的最后的最最吃亏的一个群体。
本来艺术品品评一直都是沿用:极品、上品、中品、下品分类。
这批步入或即将步入老年的艺术家如果把他们的作品放入中品,那末此生也许他们再无翻身的机会进入上品。
我为处于这个阶段的艺术家们感到非常的婉惜!
中端艺术家群体的作品由于上比不过他们的导师,加上他们的知名度不高。 由于这个群体人数众多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他们的作品被沦为白菜价也在常理之中。
想当年齐白石、黄宾虹先生的画也有走麦城,作品被卖成白菜价的历史。关健是老一辈的艺术家定性高,他们並非因自己的画被卖成白菜价而消沉。他们为艺术而生的意志坚定,他们继续在艺术之路上狂奔不止!这需要一份坚持、一份执着和一份热枕!
願处于中端的艺术家门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二,我国有十四亿人口这么一个庞大的基数。
二千多年来,绘画类都与诗词歌赋归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文人士大夫把玩的游戏!社会上少数独立的个体画家如明代的徐渭、清代的任伯年以及齐白石先生在早期都以卖画帮补家用。日子过得非常清苦。那时所从事的士大夫文人画的画家都得依靠有经济能力的人帮衬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一般独立的画师在社会上与穷秀才无任何区别。
真由于绘画的圈子属于小众范围,是达官贵人、商贾们的把玩的游戏。普通人多数对绘画几乎一无所知。
建国71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喜欢画画的孩子多数父母都会持反对的态度。他们都把学绘画当成一个冷门去看待。正因为中国书画在老百姓心目中高大上的位置,普通人都不曾想过将来自己想拥有一幅名人的字画。
虽然我国拥有十四亿人口,且购买消费力旺盛。许多人也很想在家里掛上名人字画装装门面。无奈名家字画动不动几十万是高攀不起的奢侈品。再者中国人普遍非常实际,他们多数选择行画。那种千儿百把元的有喜庆和好意头的中国画,特别是带民俗风情的中国画特别受大众的欢迎和喜爱。
在这里我必须特别要讲的艺术家们普遍仲爱的阳春白雪的高古的艺术作品仅拥有小众的有文学艺术修养的少量有钱人的群体。而大量的刚进入中产阶层的人士他们还来不及思量和考虑如何有一个高品质的生活状态的时候,这期间我们成千成万的中端类艺术家们的作品自然会是处在有价无市的状态!
常言食色性也!在滿足了大众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处在上层建筑的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总是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必须水涨才能船高。只有当大众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所有条件后。才能有文化艺术产业的一席之地。
所以中端类艺术家一头一尾都没有遇到好运气,唯一的选择就是要么沉沦要么继续努力奋斗!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继续努力奋斗!至少不辜负自己的初衷!
不管今生如何为自己而努力!永不放弃!才不枉此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