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牛耕地的历史不用追溯的那么远,其实现在在很多山区依然用牛耕地,国内大规模使用拖拉机应该是农业学大寨时期开始的,在此之前基本靠牛或人力来完成。
解放后从一户一户地单干到人民公社,土地集体化,土地由单片到连成大片,人民公社为使用机械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六十年代后,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最丰硕的成果就是整修了土地和水利设施,并推动了大规模使用机械耕地作业。到今天,耕、种、收已经全部机械化。
古代几千年都是用牛耕地,这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更与人类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从解放前的四万万人口到六万万、七万万,再到现在的十四亿人口,若仍然用牛耕地怎么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农民怎么能从农田里解放出来而成为建设大军。
农耕文明与机械化的发展并不矛盾,机械化采用的基本工具仍然是几千年农耕积累下来的财富,如耕地的犁、播种的耧、收割的镰刀等等,其本质和作用并没有变,也即是说机械化是农耕时代的延续和进步而已。
农业大规模的机械化也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甚至一些村庄已经消失,这也是一种机械化后时代的效应。所以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村需要重新定义,农业机械化必然全面挑起农业的大梁。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