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大兵工厂,分别是东北兵工厂,太原兵工厂,巩县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在抗战爆发之前,这几个厂的规模都很大,东北兵工厂工人最多达到2.5万,太原兵工厂工人最多1.5万,巩县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工人都在数千之数。
东北兵工厂大门
可见,东北兵工厂的规模,远远领先于其他几个小兄弟,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兵工厂。
东北兵工厂不同时期采用的厂徽标志
然而,这个民国兵工老大,遭遇却也是最坎坷的。因为随着日军侵华战争的战火所至,其余几家兵工厂都进行了搬迁,哪怕机器,人员损失损失再大,却总能绝处逢生,另起炉灶,重续香火。
比如太原兵工厂,虽然大部分机器丢了,但是也抢运出少部分机器,可以继续生产军火打日寇,还有一小部分工人,加入了八路军的军工队伍,为我军的兵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汉阳和巩县兵工厂内迁建厂,合二为一,成为大后方军工的重要厂家。
而东北三省,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就全盘落在了日本手里,更不用说东北兵工厂了,所有的机器,所有的工人,所有的库存军火,都被日军所拥有,然后日军又用这里生产的军火,去进行更大的侵略战争。。。真是可恶!
看一下当年日军占领东北兵工厂的缴获,你就知道当年日军强取的这个大礼包有多大了:
步枪15万支;
子弹300万发;
迫击炮600门;
迫击炮弹40万发;
山炮,野炮,重炮 250门;
上述炮的炮弹 10万余发;
火药成品 40万磅,约等于19万公斤;
除此之外,当时的东北兵工厂,更是拥有制造105毫米,150毫米重炮的能力,拥有自己制造优质枪管钢的能力。
也就是说,依靠东北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东北兵工厂完全可以做到这边铁矿石进厂,那边枪炮出厂。
所以,日本拿到这份大礼包,简直是心花怒放啊,又进行了一番扩充,到了1937年,达到了3万工人的规模!
就这样,在日军的掠夺统治之下,东北兵工厂成为日军重要的武器生产厂。
由于规模太大,名声在外,所以,为了削减日军战争实力,1944年的时候,美军出动轰炸机群,对东北兵工厂进行了两次轰炸,东北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受到重创。
日本人于是想把东北兵工厂的生产能力进行疏散,从大工厂变成许多小工厂,然而还没来得及实施,苏联红军打过来了!
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打跑了关东军!
可是,苏联撤退的时候,又把东北兵工厂的许多好机器拆走打包,还有许多生产原料,运回苏联了,说要补偿他们的损失。
这就是东北兵工厂的遭遇,被日本抢占了一回,被美国轰炸了一回,被苏联掠夺了一回,真是多灾多难,窝囊到家了!
那么,张作霖当年是怎样建立起这个号称东亚最大的兵工厂的呢?
这个,就要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说起。民国年间,军阀林立,大军阀小军阀和诗人一样多。此话怎讲?各领风骚三五年嘛!
当年的大小军阀,军费来源主要是各种租税,只要有地盘,土地可以收田租,道路可以收商税。支出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养兵发军饷,第二就是买军火。
长期买军火,军阀们就算有矿也觉得贵。于是,纷纷开建兵工厂,来造枪造炮造子弹。因为只要造出军火,不但自己能用,还能卖给别人赚取利润,何乐而不为?
当年社会环境如此。乱世之中,只要家里有点钱的地主们,都会想方设法买些枪弹,用来看家护院。所以,只要造出军火,价格合适,销路那是刚需。
所以,张作霖搞兵工厂,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看住东北这摊家业。你算算,东北军几十万人,就算每个士兵每年实弹训练打10发子弹,那加起来也是个很大的数字。更何况还要准备军阀混战抢地盘呢,那需求,几仓库都不够!
张作霖在1919年的时候,正式将东三省纳入囊中,就从这年开始,张作霖想着自己办军火。
于是,他利用清朝留下的工业设施,奉天造币厂的基础,在附近另外划出1800亩地,用来建设兵工厂,旁边划出800亩地,成立工程处,开始建造火药厂,枪厂,枪弹厂。
刚开始,不得其门,工程进展很慢。这年秋天,张作霖任命原军械厂厂长陶治平为兵工厂总办,此人是个工程人才,建厂房,买设备,一口气把枪厂,枪弹厂,炮厂三个厂都搞起来了。当时这几个厂聘请丹麦公司承建,洋人还派出技师在厂,负责安装设备,建厂经费都来自于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经费很充裕。
就在兵工厂刚刚起步的时候,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的奉系被直系击败,败回东三省老家。年轻的张学良此时已经是奉系的旅长,对于现代武器的重要性,已经深有体会。于是他对父亲张作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大力发展现代兵工制造能力,造出先进装备。
张作霖深以为然,自此之后,对于兵工厂的财力支持更是毫不吝惜。他斥巨资引进外国专家,来源有俄,日,奥,德,瑞典等等,尽皆重用!
不但如此,对于中方人员,张作霖也是出手就是壕!有一次,忽然有人通知弹药厂和枪弹厂负责人叶禾和吴伯琴去见大帅张作霖,二人心里不安,心想莫非是大帅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不满意?
谁知见到张作霖之后,张作霖一番言语抚慰,勉励二人好好干,临走各送了一张五万元支票!
张作霖如此慷慨,下面的人自然努力,兵工厂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1923年的时候,韩麟春担任总办,为时一年,其后杨宇霆继之。
韩麟春
杨宇霆此人搞工业很有一手。他看到兵工厂里洋人很多,华人很少,于是定下章程,培养华人人才。
他设立了兵工小学和兵工学校,规定学员分为初中,高中,专门三部,初中毕业,进厂担任三等技手,服务三年;高中毕业,进厂为练习生,可升一等技手;专门部毕业等于大学毕业,可以担任一等技手或者技士。
如此施行数年,兵工厂聘用的外国技师就逐年减少,而华人技师就逐渐增加了。等于给厂子建立了人才造血机能,可以源源不断产生专门人才。
在杨宇霆手里,兵工厂取得了极大发展,增建了枪厂和轻机枪厂,已经拥有8000多部机器,规模已经跃升为全国第一兵工厂。此时,兵工厂厂区长达2.5公里,宽达1公里,已经拥有生产150毫米口径重炮的能力。
杨宇霆
仅仅1926年,兵工厂就可以月产迫击炮80门,炮弹4万发。
杨宇霆足智多谋,号称小诸葛,只是过于自大,在张作霖皇姑屯身死之后,企图夺权,被张学良解决掉了。
杨宇霆之后,张学良又委派臧式毅管兵工厂,直到九一八事件发生。
以上就是张作霖一手创办东北兵工厂的过程。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