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感觉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每一句都近白话,似随口而出却乃词中上品?

发布时间:2022-03-24 / 作者:清心寡欲


我认为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确实是每一句近白话,似随口而出,但算不上词中上品,要算,也只能是明词的上品。为什么这么讲,我们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

1.这首词为什么出名

①作者杨慎就是个大名人,粉丝相当多。

  • 杨老哥作为明代三才子之首,正德六年状元,爹是大名鼎鼎的首辅杨廷和,可以说是一流人才加高干子弟。
  • 老哥还是怼过两任皇帝。第二次那是相当出名。明朝“大礼议”纷争中,杨慎作为父亲杨廷和告退后的领头羊,先是纠结一帮人干出了“左顺门事件”,把嘉靖皇帝的新宠桂萼同志给海扁了一顿,然后又纠结二百多人,用一句“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带着这帮官员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列宫大哭,抗议嘉靖皇帝的所做所为。结果吃了两次廷杖,被打了个半死以后发配到云南保山县一带。
  • 流放发配以后,老哥也没闲着,此后三十年里游历于四川和云南,专心搞学术研究,也因此被《明史》写道:“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杨)慎第一”。《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廿一史弹词》)正是在这个时期所作。

这样子的人,底子厚能力强事迹牛,自然是圈粉无数啊,写出来的东西首先就有了光环效应。

②因为杨慎老哥是个名人,这首词跟《三国演义》很搭,在清初被毛宗岗父子修改《三国演义》(修改的同时摘录了很多诗词)时,放在了开篇,这下好了,大热点又带了一波,直接出名了,不知道杨慎的但肯定知道《三国演义》啊。

2.为啥好多人感觉这首词似随口而出。

①首先前面讲了杨慎是明朝最博学的才子,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坏就坏在他会的太多,而且好听个曲,所以写的词,风格跟曲一样,何况《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本身就是《二十一史弹词》的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弹词是一种传统曲艺,是有别于诗词的“俗文学”。是流行于中国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说唱文学形式。简单说就是说唱,自然朗朗上口。

《二十一史弹词》其他的开场词也基本一个风格一个意思。举几个例子:

廿一史弹词第二段

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唤声。谁弱谁强多罢手,伤情。打入渔樵话里听。

廿一史弹词第四段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乌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惊雨过。妙笔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

这么一看,词风都一个样,一个类型的怀古说今。

②这首词里有很多都是从前人诗句中化用而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是非成败转头空。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白发渔樵江渚上。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而且这么对比一看,杨慎写的跟前人所做的,不论是遣词上还是意境上都不如。等于说把前人所说的用自己的话又说了一遍。

3.这首词为啥好多人认为是上品?

我说说个人的看法。

①第一个原因前面已经提到了,这首词自带光环效应。

②因为这首词写于明朝。为什么这么讲?明词那是公认的比不了两宋金元,还比不了清词。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词至于明,而词亡矣。

矮子里面拔将军,跟别的明词一比,这首确实算好一点的了,也因此被好多人认为是明词之首。

③但是放在整个诗词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就差点意思了。

  • 先来整体看看这首词。开篇先言他物起兴,然后以实入虚,用“浪花”一词引出英雄令人瞩目但也不过历史间一瞬,随后感叹一句“是非成败转头空”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就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最后以新的意象,续上前意,进一步突出事物永恒,人生不过尔尔的意境,并引出新的精神层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后面几句都是这么顺下来。

全词的遣词用句亮点就是在一个“惯”字上,沁出了沧桑沉痛的感觉。其他的句句化用,有点陈词滥调的意思。意境上逃不出有我之境,又想写出无我之境,难免又落了俗套。当然这不能说是杨慎水平不行,因为明词水平就这样,他还远在平均线之上。

所以这首词在明朝的话,确实是能算词中上品。放在现在?当成歌唱挺好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