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这是特殊时期、特殊体质造成的一种特殊现象,要考察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沿革才能抓到问题的关键。
1.陕西建设博物馆始于1944年6月,民国政府陕西省政府设立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品主要为原西安碑林、西安民教馆、西京博物馆的历史文物收藏,馆址在碑林。
1949年西安解放,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当时的地方政府设置还有“大区”这一级别,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归西北大区管理,改称西北历史文物陈列馆、西北历史博物馆。1955年,大区建制撤销,西北历史博物馆划归陕西省政府管理,馆名改为陕西省博物馆。
1951年的西北历史文物陈列馆
1952年的西北历史博物馆
1958年的陕西省博物馆
2.周恩来总理多次参观陕西省博物馆,认为其狭小的馆舍和丰富的收藏不相称,提出要在适当的时侯建立新馆。1977年,国家计委将陕西省博物馆新馆建设纳入国家基建项目,但是由于国家财政比较困难,所以新馆建设进度并不快,知道1983年才成立了筹委会、确定了选址。1986年,国家计委给新馆定名为“陕西历史博物馆”,并明确了新馆为国家级博物馆。
3.陕西历史博物馆建设最后被列为七五计划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投资1.44亿,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1986年奠基,1991年落成开放。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之际,从设备设施、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及文物保护等方面都是国家第一流的博物馆。
4.2009年12月,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于启动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的工作,认定了一批中央和地方共建博物馆,其建设内容和目标是,通过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大投入力度,大幅提高重点博物馆的藏品保护、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水平,造就一批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博物馆;构建以点带面、立足区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博物馆综合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我国博物馆整体水平迈向世界先进行列。简而言之,就是国家财政额外拨付一笔经费给博物馆用于博物馆业务。
今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5.综上,我们可以结论,陕西历史博物馆没有“省”字,是因为建设之初被认为是国家级博物馆,但是这个“国家级”的标准应该是建设列入国家建设计划,博物馆水平较高。后来的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则是指财政上国家财政有直接渠道支持。但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上看,依然归陕西省文物局管理,从行政级别上还是省级博物馆。至于“历史”二字,则是直接限定了博物馆的宗旨。从实际情况来看,省博物馆既有向上海博物馆那样实际上是中国古代艺术类的博物馆,又有黑龙江省博物馆那样展示人文、自然、革命三部分的地志博物馆,还有向陕西历史博物馆这样专注于历史文化的博物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