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怪象,在农村好多人不去熟人商店买东西,什么原因造成的的呢?

发布时间:2022-02-21 / 作者:清心寡欲


说一件真事,村子里有一位叔叔,前些年在家里做起了卖猪肉的行当。每天凌晨到县城的屠宰场把猪肉拉回家,再在村口摆上一张案桌,摆放上几十斤的猪肉,叫他老婆守着这个档口,自己则用摩托车拉着猪肉到其他村子去卖,这是我们当地很多猪肉贩子的经营之道。

刚开始的时候,他的生意好的不得了,村子里的人都到他这个档口来买猪肉。他老婆也很会做生意,其它猪肉贩子卖什么价,她也就跟着卖多少钱,称也是足量,可以说是童小无欺。同样的价格,村里人自然抹不下脸面到别人那去买。

以至于那一段时间,原本有两个经常到我们村里来卖猪肉的外村人,也因为没有生意而好长时间没有来过了。挤走了竞争对手,他卖猪肉也就耍起了心眼,先是以次充好。

买过猪肉的都知道,猪各部位的肉价格是不一样的,价格弹性比较大,虽然他卖的猪肉价格是一样,但他案板上的肉选来选去都是一些质次的肉,好的肉都被他拉到别的村子去卖了。

这让村里人都有些心里不悦,到后来,重量上也搞起了猫腻,一斤差5钱。虽然差的不多,可大家也都不傻,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已经很不爽了。渐渐的就有一部分村民不愿意到他那里去买了,有些村民宁可逢赶集日到几公里外的圩上去买。后来外村的那两个猪肉贩子知道内情后,又重新到我们村子里卖起了猪肉。

这两个猪肉贩子也很懂得人情世故,刻意避开在村口跟他对着卖,而是直接开着摩托车挨家挨户的卖,后来就越来越多的村民到外村人那里去买肉。他一看事不对劲,又重新足称卖肉,这时候,大伙就都不买账了。

一些村民私底下议论:“吃了几个月的差肉,还差称,就算比别人便宜,也不会到他那里去买了”。到后来就只有他本家属的那几户人家到他那里去买肉了,再到后来,他就把摆在村口的案板也撤了,专门到别的村子走街串巷的卖肉,估计也是不好卖,最后就改行了。

上述这个例子,完全是村里这个叔叔不会做生意,把熟人都赶跑了,这生意还怎么做?在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不喜欢到熟人那里去买东西,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分析有下列几种因素。

一,熟人那里不好讲价。

这应该是很多人不愿意到熟人那里去买东西的重要原因,现在除了少部分商品(如药品或超市里面的东西)外,大部分都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在熟人那里,碍于面子不好讨价还价,基本上是熟人讲多少价,自己就掏多少钱。

人都是逐利的,谁都愿意花最少的钱买到想要的东西,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局面:熟人会认为他给你的价格已经够优惠了,而你却认为在其他地方经过讨价还价后会更低,买东西买的不满意,肯定心情就不爽。若到其它店子去打听了一下,价格确实更便宜,估计熟人那里也就没有第二次了。

二,见不得别人好心理在作祟。

这样的心理很多人都有,有些人就是看不得熟人生意好,宁可把钱给陌生人赚。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尤为明显,有时就算熟人的店里卖的东西价格是一样,他也会选择到别人的店子去买,旦凡是开店做过生意的都有这样的体会。

明明他跟自己熟,两人的关系也不错,可除了偶尔因为挂不住面子到自己店里来买东西外,很多东西都是背着自己到别人店里去买。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最先到你店子里买东西的都是陌生人,从来没到你店子里买东西的都是熟人?这也是对一些人情世故的总结。

三,跟店主之前有过不愉快经历的熟人。

这个很好理解,以前彼此有一些不愉快的经历,虽然过去了,但有些人比较记仇。虽然表面上大家也和和气气,称兄道弟,暗地里还是很有芥蒂,而且很长时间都挥之不去,生活中这样的人多了去,每个人身边应该都有这种人。

还有一种情况更是让人无语,或许仅仅是店主无意间的一句话让他感到不爽,或者是有一次稍微待慢了他,就让他耿耿于怀。有这种脆弱心理的人,除非像供祖宗一样的小心的供着,否则真的难随他的意。

四,熟人店里面的商品比较次,或者有杀熟的行为。

这个就跟我前面说的卖肉的那个叔叔行为差不多,有些人做生意真的欠缺点头脑。生意做着做着就做成了断头生意,也许刚开始还能做到物美价廉。一旦走上了正轨,就开始动起了歪脑筋,以次充好,缺斤少两也就跟着来了。

这种情况,就不能怪熟人不来自己店里购物,完全是自己作死,有的店主还有杀熟的行为,熟人来了,非但不优惠,反而还喊的虚高。现在没多少人是傻子。就算第一次不知道,以后总会知晓的,那就没有下次了。

五,店主的人缘不好。

就是在农村,也很难有独行的生意。稍大一点的村子,都会有好几家商店,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有些店生意不错,有些店的生意则惨淡的多。卖同样的价格,大多数村民为什么就喜欢到其中一家店里去买东西?

那主要就是人的问题了,如果一个村有两个店,其中一个店主热情好客,见面左一个叔叔右一个婶婶,关键是还大方,但凡到他家里来,那都是端茶倒水。而另一家店的店主则木纳小气,村民会选择到哪家里去买,那也就不言而喻了。有时,如果店主的人缘不好,村里又只有他一家店,有些村民宁可舍近求远到镇上去买东西,也不会到他这个店来买。

六,不便明说的原由。

只要是在农村长期生活过的人,多多少少都应该有所体会,假如一个村有两个店,其中一个店的东西卖的还贵,店主也是个不好惹的主,而另一家店货卖的便宜,店主也热情好客。猜猜村民会到哪家店里去买?现实很扎心,大部分村民会选择到前者。这个可不是我凭空猜测,而是我亲眼见到一些村子有这种奇怪的想象。

这就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了,他的店卖的东西贵,为什么大家还愿意去买?就因为这家店主的家族势力强,在农村这个相对封闭的地盘上,很多村民都附炎趋势,他们哪怕是买点小东西,都会权衡利弊。

农村中有些事情就是比较复杂,有时候开一家店,明明你热情好客,卖的东西也是物美价廉。而且是村里唯一的一家店,可大部分熟人都不到你店里来买,如果找不到原因,那就有可能是你得罪了得罪不起的人,村里人忌惮你得罪的那个人,所以才不到你店里来买东西。

总而言之,农村人不到熟人店里去买东西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我国有句古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有些事情往深层次去想,理清了,自然也就明白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