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独立以来已经从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在民间依然残存着种姓制度的影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的种姓制度到底是怎样影响印度人的生活呢?它到底有多可怕?
种姓制度虽然在印度独立后即行废止,但它至今一直在影响着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时代进步,印度的种姓制度也在发生着能够看得见的变化。
上图:一名低种姓男子在冲洗
可怕一:印度现任总统、总理、议会下院议长都是低种姓
印度现任总统拉姆·纳特·科温德(Ram Nath Kovind),印度北方邦人,是印度种姓制度中最低等的贱民。而印度第一位贱民出身的总统科切里尔·拉曼·纳拉亚南(KocherilRamanNarayanan)早在1997年就上任了。
上图:总理与总统
印度现任总理纳伦德拉·达摩达尔达斯·莫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古吉拉特邦人,属于种姓第三等吠舍,祖上是榨油卖油的。
上图:莫迪不同时期
印度现任议会人民院(下院)议长梅拉·库马尔(Meira Kumar),女,比哈尔邦人,贱民阶层,其父曾担任政府副总理。见下图(右为总统)
这很可怕,低种姓领导国家,低种姓领导高种姓,这些低种姓出身的领导人,对根除有4千年历史的种姓制度并无良方,这也就算了,这些低种姓领导人还要为高种姓提供服务,而高种姓的婆罗门、刹帝利又甘心俯首称臣,太不可思议!
要知道,婆罗门走在路上,贱民连婆罗门的影子都不能踩,现在最低等的贱民摇身一变,变成总统,变身为印度第一公民,这在世界上,说明印度……可怕?
可怕二:印度种姓制度发展至今的趋势是越来越隐蔽化
过去印度的种姓制度,可以说等级森严,无人敢越雷池一步。印度独立以来,无论是国大党执政还是人民党执政,都认识到了种姓制度的危害性,都为消除种姓制度做了工作。比如在政府部门、议会、大学给低种姓留出一定比例名额。
上图:婆罗门
但总体而言,至今仍是高种姓牢牢把持了国家要害部门。印度最高的种姓等级婆罗门约占印度人口的4%,人口少,但在政府里一般占有接近20%个席位,加上第二等级的刹帝利,他们往往把持了政府最最重要的部门职位,如国防、交通、农业等部门。
上图:贱民选民
政治为数量庞大的落后种姓(如比哈尔邦的亚达夫人、哈里亚纳邦的贾特人、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马拉塔人)提供了实现其利益的机会。种姓协会为政党提供现成的选民和选票。
1942年贱民照片
1946年贱民照片
而最低等的贱民,在议会下院总共545个席位中通常也要分配给贱民80多个席位。
这些贱民总统、低种姓总理、贱民议长的出现,让低种姓和贱民似乎看到了打破种姓制度藩篱的希望。这粗看起来,给外人的印象即是“印度有真真切切的民主、印度的种姓制度在消亡”。
上图:贱民
而真实的情况是,印度13亿人口中,贱民有好几亿,他们至今仍有很多人在贫困线挣扎、无法享受正规的教育,甚至干净的水都喝不上。他们中有幸能步入政坛的,能成为富贾的,能出人头地的,要付出比高种姓不知多出多少倍的艰辛才能实现。
印度种姓制度发展至今的趋势越来越隐蔽化,让很多深受种姓制度毒害的印度人麻木了,更缺乏反抗意识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可怕三: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分裂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种姓制度规定了印度的四种种姓和种姓之外的贱民,再加上四种种姓再细分成的亚种姓,印度目前有4千多个种姓。
这些不同的种姓对自己的种姓通常有过度的认识,许多时候他们会认为他们自己的种姓利益优先于国家利益,这往往造成民族问题突出。因为印度民族众多,这些不同的民族很多是印度教徒,种姓制度的设定在民族利益之前。下图:婆罗门孩童
种姓制度中,下层阶级受到更高种姓的压制和压制。贱民受到了很不好的对待,他们不允许到公共场所来,甚至他们的影子也被高等级的人认为是亵渎的,不允许与下层种姓进行内部用餐和相互混合。因此,该制度完全是基于对下层种姓的剥削。
在种姓制度下,只有少数人有控制国家生活的范围,其他人则从事为更高等级的种姓服务,如婆罗门和刹帝利。为了国家利益,社会各阶层都应该为社会福利作出贡献,但被压迫的阶层在国家发展和进步中的发言权微乎其微。
在传统的种姓社会,低种姓和贱民,往往因为充分意识到他们在印度教社会中不可能过上好的生活,在外敌入侵时会背叛。这些人也有一部分因为无法忍受婆罗门的统治,而转信新的信仰,促进了印度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扩张。
由于在种姓制度中,一个人的地位和角色从出生时就已经确定,一个人的能力、个人努力或勤奋都变得毫无意义,从而实现任何转变。接受自己的遗传地位成为强制性的,毫无疑问的。因此,人们的愿望和能力被万恶的种姓制度扼杀了。
上图:呼吁重视贱民生命的抗议活动
高种姓则认为他们拥有智慧的垄断权。他们认为所有其他种姓都应该咨询他们,为他们工作。这在高种姓和下层阶级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鸿沟。
婆罗门是种姓等级的最高阶层,但随着社会进步与开放,他们对自己公开的职业变得漠不关心,没有全身心投入。他们很清楚,尽管他们不真诚,他们也不会被抛弃在自己的种姓之外。因此,他们开始依靠其他种姓的劳动而生活,而对社会没有任何有益的贡献。因此,在印度教社会体系中,出现了一类闲散者。
种姓制度最坏的方面是不可触及性。这些无法触及的人遭受各种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残害。他们以宗教的名义,以最不人道的方式被彻底剥削。下层种姓被归入不可接触的类别。他们的孩子从来没有被允许接受教育,他们被迫从事不洁净的职业。
贱民妇女被禁止以婆罗门妇女自己打扮的方式穿着纱丽。他们不允许使用公共井、池塘、礼拜场所等。害怕上帝的愤怒和宗教习俗,下层种姓遵守所有的宗教规定和禁令。
可怕四:种姓制度对妇女儿童的残害从未停止
我们经常能看到关于印度妇女和儿童被残害的新闻报道,我们可以想一想,这是印度的极端案例的无限放大,还是个案的无限放大,还是印度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呢?
在传统种姓制度中,妇女被完全忽视了。她们非常保守和传统,她们被剥夺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她们在公共事务中不能发表意见,她们为嫁妆甚至丧命。
由于实行童婚和禁止寡妇再婚,属于较高种姓的妇女过着更加不稳定的生活。对男性的渴望使妇女生育越来越多的孩子,影响她们的身心状况。有时,较低种姓妇女受到较高种姓男性的性骚扰,但由于普遍的社会模式,她们无法对他们提出抗议。跨种姓的婚姻也同样是悲剧结果。
在今天,印度的广大农村地区,妇女儿童的命运依然令人堪忧。而在城市里,特别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大城市,妇女儿童的境遇要好得多,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
比如在城市,低种姓可以与高种姓一样上学,他们可以互相成为好朋友一起玩耍,看上去没有区别。但往往在被学校录取的关键时刻,相同分数的情况下,高种姓肯定是优先被录取。
结语
种姓制度在印度存在了几千年,在21世纪,没有人像过去那样受到种姓职业的束缚,草根逆袭的故事有很多,不限于莫迪总理这样政界的,印度也有福布斯排行榜,上面也有低种姓和贱民出身的富豪,其他行业领域也一样。下图:莫迪在海滩捡垃圾
种姓制度在印度的城市、大都市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种姓制度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领域是婚姻。尽管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追求生活现代化要求,但他们仍然喜欢在种姓内结婚。从印度种姓婚姻网站的大量出现可以看出这一点。
总的来说,种姓制度已经从神圣变成了世俗。用印度政治学家拉杰尼·科塔里的话说,民主使种姓世俗化,种姓使政治民主化。
如今,种姓制度仍然事实存在,但种姓制度正在崩溃。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种姓制度将继续失去其重要性,种姓制度仅仅表示一个人的出生是哪一个阶层,但无论是出生于哪一个种姓,即便是贱民,在表面上看起来已经废除了种姓制度的印度,只要努力奋斗,过上婆罗门、刹帝利那样的生活的翻身机会还是有的,不用等待今生忍耐,寄望来生转世高种姓。
过去印度的种姓制度很可怕,随着时代变迁,种姓制度变得越来越模糊、隐蔽,以致令人麻木,视而不见。可奇葩的印度,种姓制度将来会怎样变化,谁也说不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