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工作来看,相比于混迹于社会底层的嫌疑人来说,面对所谓的“高学历”、“懂法律”的嫌疑人,只要拿捏准了七寸,那么审案会更容易一些。
为什么?原因众多,但主要原因就是这类人会有“落差感”!周边环境落差,生活条件落差,最关键的是社会地位的落差。地位越高落差越大,优越感越强落差越大,越自以为是落差越大……。正所谓,回首繁华如梦缈,残生一线付惊涛。
先说所谓的高学历的人,他们可能早期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勤奋努力,大概率地在社会中博得一个锦绣前程,令人刮目相看。最次也是衣食无忧,像模像样。一旦涉嫌违法犯罪,将会有天翻地覆的改变:从舒适的住房到几十人拥挤的监号;从合身潮流的衣着到简单粗制的识别服(就是看守所里的号服);从下馆子点外卖到馒头白菜汤;从周边围绕至热亲朋、甚至溜须拍马的下属同事,瞬间变成与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混迹一室,吃喝拉撒睡毫无避讳……。上述的改变,将会使这个人产生落差,巨大的落差!而落差会直接导致嫌疑人情绪的波动,甚至丧失理智。这就为审讯人员带来机会寻找到突破口,如果再加上针对性的方法,审讯工作开展起来会比较顺利。
再说所谓懂法律的人。工作这么多年,身边也有许多业务尖子和认识的律师。我敢保证,他们没有一个人敢拍胸脯说自己“懂”法律。因为“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只有无知无畏者才敢大言不惭地炫耀自己“懂”法律。就拿办理刑事案件来说,除了最基本的《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外,还有大量的司法解释、修正案、程序规定、司法案例……简直是浩如烟海。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部掌握。况且,有许多内容都是执法部门内部掌握的,一般情况下外界人员是难以接触到的。这个优势是牢牢掌握在审讯人员手中的。
所以,审讯中遇见所谓自诩高学历、懂法律的嫌疑人时,大可不必畏首畏尾,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即可。也就是说,战略上就是围绕“落差感”这个点,将其放大坐实,让嫌疑人沉浸式体验到落差!
那采取什么战术呢?曾经有位参与众多重大敏感案件审理工作的老领导点播过一二,觉得受益匪浅。
一是“蹲性”。上面这类人自觉高人一等,提讯时,要么侃侃而谈,指点江山;要么清高孤傲,沉默寡言。所以,除了正常走程序以外,不要急于提讯,让其在监号内多待几天。甚至可以让监所配合工作,对其单独羁押。目的就是让他蹲蹲性,消磨他的意志,打压他的气焰,增强他的落差。为下一步审讯打好基础,掌握主动权。
二是“捧杀”。一般情况下,蹲性之后的嫌疑人更容易倾诉。但不一定是有关案件的内容,可能是回忆自己十年寒窗的艰苦奋斗,可能是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志得意满,也有可能是精通法律的春风得意……。审讯人员要耐心不必打断他,让他尽情发挥。同时,还要“煽风点火”-对他取得的成绩啧啧称赞,真不愧是人中龙凤、石中美玉。俗话说,抬得越高摔得越狠。
三是“翻脸”。捧到一定程度,就要言归正传,红脸瞬间变成白脸,把嫌疑人“摔”回到残酷的现实当中。你自诩高学历、懂法律,仍然知法犯法、执迷不悟,亏我们还如此对你“高山仰止”,简直是失望至极!趁嫌疑人还没反应过味来,可以适当地再出具部分证据,给嫌疑人摇摇欲坠的心理再推上一把。审讯工作在这一系列组合拳之下会有明显效果!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