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地告诉题主,没有。
西行路上,想要和唐僧成亲的女妖有4个(蝎子精、杏仙、老鼠精、玉兔),女人有一个(女王),总共5个。86版西游美化了两个(杏仙和女王),张版西游全美化了。但在原著里,她们没有一个真心。
蝎子精这一难是和女儿国连着的,毒敌山琵琶洞距离女儿国不远。
话说女儿国王要招唐僧为夫,不肯发放通关文牒。猴哥使了一计:假装答应女王(唐僧留下,三徒弟西天取经),待得女王在通关文牒上盖了章,唐僧再骗女王说要出城送徒弟,出了城之后,要走要留就不由女儿国的人了。
唐僧依计。
计划的前两步很顺利,唐僧师徒成功出了城。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第三步出了问题。唐僧下了龙辇,正要和三个徒弟一起西行,路边闪出一个女怪,喊了一句:“唐御弟,哪里走!我和你耍风月去来!”使出一阵妖风把唐僧摄了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蝎子精是那个拿弹弓的。若非处心积虑,怎会如此凑巧?
在琵琶洞,唐僧与蝎子精有过一番对话:
……女怪道:“我美若西施还袅娜。”唐僧道:“我越王因此久埋尸。”女怪道:“御弟,你记得‘宁教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唐僧道:“我的真阳为至宝,怎肯轻与你这粉骷髅”……
什么叫“做鬼也风流”,什么叫“真阳为至宝”?明明白白,就是冲着唐僧真阳来的。
两个人斗嘴斗到半夜,蝎子精恼了,把唐僧用绳子捆起来,拖到走廊里。
真爱?呵呵!
唐僧师徒行到荆棘岭,十八公(松树精)假扮土地,送来斋饭。猴哥识破他的妖怪身份,他便化作一阵阴风,把唐僧卷了去。
到了一座石屋前,十八公把唐僧放下,先拿手搀扶唐僧,说自己不是歹人,是来请他“谈诗会友”的,以安唐僧之心。
唐僧果然安下心来。
然后,十八公又请出三名老者,孤直公(柏树精)、凌空子(桧树精)、拂云叟(竹精),真的和唐僧谈了半夜的诗。
接着,杏仙出场,献了一壶茶,作了一首诗,说了一会话之后,就要和唐僧趁良宵“耍子”去。四个老者就要保媒,小妖跳出来威胁,杏仙在一旁软语轻言的劝。唐僧执意不从,双方直嚷到天明。
天亮后,猴哥找了来,几个妖怪消失不见。
怎么评价杏仙呢?
首先,十八公摄走唐僧,肯定是有预谋的。他们需要打听到唐僧师徒的行踪,以及唐僧的徒弟的本事,才能制定计划。要不然,他一个没多大本事的树精怎么可能当着猴哥的面掳人成功?
处心积虑掳走唐僧,只为了谈诗?我不信,那只是消除唐僧戒备心理的借口。等唐僧放下戒备心,再让美丽的杏仙出场,勾搭成功的几率会大一些。所以,我认为杏仙也是想要唐僧元阳的。
退一步说,即使四个树精真的是想和唐僧谈诗论友,杏仙真的是对唐僧一见钟情,也决然谈不上真心。在唐僧已经明确拒绝的情况下,用死缠烂打甚至威胁的手段逼他成亲,只能算X欲上头。
她有三个名字,依本身出身,唤作“金鼻白毛老鼠精”;跑到灵山偷吃了如来的香花宝烛后,给自己起名“半截观音”;如来派李靖父子将她抓住,教训以后又将她饶恕,她下界后改名“地涌夫人”。
她用苦肉计骗了唐僧带她一同赶路,在镇海寺,她找到机会,捉走了唐僧。
她捉唐僧,同样是处心积虑,精心安排。甚至,她还摸准了唐僧的心理:唐僧要救她时,猴哥阻止,并提醒唐僧白骨精的故事,唐僧也怀疑她是妖怪,便不再管,上马离去,她在后面喊:“师父啊,你放着活人不救,昧心拜佛取何经?”唐僧取经本就是为众生,如果有危险就不救人,取经又有何用?所以,这一句话说得唐僧当即勒马,把她救下,带着一起西行。
要说真心喜欢,那肯定不是。她之前根本没见过唐僧,谈何喜欢?更不要说,她在镇海寺一连吃了六个和尚了——若她在乎唐僧,会在明知他有慈悲心肠的情况下,连吃六个人吗?
所以,她用苦肉计捉唐僧,肯定是听说了吸收唐僧的元阳能提升修为的缘故。
对于这一点,书中也写得明明白白:
却说那怪绑在树上,咬牙恨齿道:“几年家闻人说孙悟空神通广大,今日见他,果然话不虚传。那唐僧乃童身修行,一点元阳未泄,正欲拿他去配合,成太乙金仙,不知被此猴识破吾法,将他救去了。若是解了绳,放我下来,随手捉将去,却不是我的人儿也?今被他一篇散言碎语带去,却又不是劳而无功?等我再叫他两声,看是如何。”
她就是想取唐僧的元阳,成太乙金仙。
天竺国的公主,本是上界月宫里的素娥。十八年前,她思凡下界,投到了天竺国王后的腹内。玉兔记她打过自己一巴掌的仇,追下界来,把她扔到了荒野,自己冒充起了公主。
这是一举两得,除了报仇之外,也方便自己与唐僧配婚姻。她要和唐僧结婚,当然不是因为真爱。与老鼠精一样,书中把她的目的说得明明白白:
话表那个天竺国王,因爱山水花卉,前年带后妃公主在御花园,月夜赏玩,惹动一个妖邪,把真公主摄去,他却变做一个假公主。知得唐僧今年今月今日今时到此,他假借国家之富,搭起彩楼。欲招唐僧为偶,采取元阳真气,以成太乙上仙。
她要唐僧,也是为了采取元阳真气,成太乙金仙!
综上,真心喜欢唐僧的妖怪,没有一个。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