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有过几次塑化剂风波,吃点东西就感觉食道堵得慌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3-03-14 / 作者:清心寡欲

很多朋友对于茅台有过几次塑化剂风波和吃点东西就感觉食道堵得慌是什么原因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茅台股价何时会调整

茅台股价何时都会调整,具体要看行业以及公司的发展情况而定哦。白酒业界的个中翘楚贵州茅台,距离创阶段新低还是还很近了。

近来许多人都表达了对贵州茅台后市的质疑,这么说的人不在少数:“大家还看好贵州茅台这只股票吗?”

有的人甚至还担心:“贵州茅台这走势,该不会暴雷的吧?”

但要是让学姐来说的话:贵州茅台就是我们A股中价值投资的模范,对长期走势抱有高期待,可以长期持有。

适合于价值投资的行业龙头股,其实有很多。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也将的A股各行业的龙头股名单整理出来了。不知道选什么股票好,买龙头股是最好的选择。就点下方链接就可以选了:A股超全行业龙头股,你的选股好帮手

就目前形势来看,短期的下跌更多是受到市场风格的影响。由于这轮行情炒作的是成长性,一线的白酒业绩很稳定,却增加速度较低,失去了“成长性”这个关键词,仅此而已。

大家常说,不错的股票,都是不会输钱,只会败给时间。白酒从基本层面上看依然是很棒的行业,在A股中贵州茅台还是那个无敌的神话。

一、短期看,端午前后的白酒动销依旧景气,对于高端酒的价格,一直处于高价位

那从段时间看来的话,在端午、中秋等节日,或是在摆宴席时等消费需求下来拉动下,整体的拉动销售动力都朝着好的趋势发展。

依照价格来看,贵州茅台在高端白酒中,属于批发价格一直稳步上涨,从下面的数据看出:

目前茅台箱价格是3300-3400元、散装批价格是2750-2850元,价差较5月有所收窄,散装茅台上涨幅度较大。

系列酒新增产能将分批投产,很有希望将会是贵州茅台的重要增长极,非标类和系列酒的提价也有望反映在第二季度业绩。

二、中长期看,高端扩容持续推进,贵州茅台的获利能力一直比较稳定,并且慢慢高升

依据中长期来讲,伴随着国人理性饮酒的意识的增长,以及财富增长带动对于饮食精致度的提升,从2017年来,白酒行业销量出现下降,行业进入“量平价增”阶段,但在中低端酒类销量变差的同时,高端酒类市场持续增长,行业慢慢的向高端、头部企业靠近。

在市场整体规模上,2017 年高端酒总销售额约达1000亿,2019年高端酒销售业绩差不多有1600亿,2017到2019年三年总复合增速超越20%。

在白酒行业吨价上面,由2017年的4.7万元/吨提升至 2019年的7.2万元/吨,复合增速约15%左右。

根据机构预测,在2018-2023年期间内高净值人群数量复合增速为8%,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高净值人群数量的增多,行业消费升级趋势还将延续。

不过在这几年,茅台的白酒批价和零售价稳定缓慢的上行,公司的获利,也是慢慢上升的。

如果想知道关于贵州茅台的更多看法和观点,其他机构的行业研报我也整理了,可供你们更好的去研究,可以点开浏览:行业研报(整理版):贵州茅台还有没有机会?

三、总结

短期来讲,白酒动销没有因为端午节的到来而没落,对于高端酒的价格,一直处于高价位;以中长期来看,随着高端市场也在不断地提升,贵州茅台的获利能力一直比较稳定,并且慢慢高升。以现在的背景环境之下,预计一线白酒茅台的业绩也在步步高升。

以现在的走势情况来看,目前已经有下降的趋势了,在左侧交易期间的范围,想起可能趋势非常好,建议给点耐心,等待股价企稳后再抄底更佳。

由于篇幅受限,贵州茅台的行情趋势也不能具体的展示了,如果想了解贵州茅台接下来的行情趋势,可输入股票代码来查看,就可以查看了:【免费】测一测贵州茅台未来走势

为什么2013年茅台酒花弱

是因为2012年塑化剂风波。

塑化剂的作用可以让饮料稳定,不发生油水分离,添加塑化剂是为了增加饮料中的黏稠口感,即有老酒的挂杯效果,所以酒花小。

6000亿!茅台6天跌掉1/3个贵州GDP,还是核心资产吗?

文 | 张佳儒

最近几天的股市,只能用“跌妈不认”形容了。跌得通透,跌得尽兴,跌得妈都不认识了。

要说跌得最壮烈的,还得是“股王”贵州茅台。短短6天时间,茅台跌去了6000亿元的市值。相当于贵州省2020年GDP的30%。按照11.4万股东户数计算,户均亏损526万,一辆劳斯莱斯亏得车轱辘都不剩。

茅台是两市第一高价股,大跌看似和普通散户没什么关系。别忘了,茅台还是基金重仓股,买了白酒基金的可就惨了,一天亏损好几个点。基民们慌了,查询账户也收费吗?每次点进去都少几千。

现在来看,市场最大的悬念是,茅台还能跌多少?春节前,悬念还是能涨多高?风水转得也太快了。说好的“万物利好茅台”,怎么就不灵了?更尴尬的是,茅台连续下跌,不仅丢了市值,还可能丢了名声。

回看最近几天,茅台至少遭受了三波暴锤。

第一锤来自国外,美债收益率走高。在券商看来,外资青睐的消费龙头股,其估值水平与美债收益率的反向相关性极强。美债收益率走高,导致高估值的股票承受巨大压力,特别是在核心股票正处于 历史 估值高位区间的时候。

茅台是国内消费总龙头,长期是外资持股市值最高的股票之一。春节前3天,茅台连续暴涨,并创下 历史 新高。美债收益率走高,全球巨头特斯拉等被重创,A股的茅台也受到波及。

第二锤来自国内,易方达中小盘暂停申购,并且主动分红。茅台是易方达中小盘的重仓股,易方达中小盘是“公募一哥”张坤管理的爆款基金。张坤暂停申购的动作,被解读为对白酒后市不看好。

市场消息上,一些基金经理已经开始积极调仓,并重点挖掘小盘股,意味着在这些基金经理眼中,小盘股有望成为2021年的主角。

第三锤来自自己人,“白酒院士”风波,“小股东”举报同业竞争。“白酒院士”风波就不多说了,酱香型 科技 一直有争议。说说举报的事,举报人自称是茅台小股东,举报茅台酒和习酒与在香型、酒精度数、价格、消费人群等方面存在高度重叠,涉嫌同业竞争。

最近几天,茅台草木皆兵。小股东又站出来“补刀”,堪称大义灭亲。

三波暴锤之下,茅台不仅丢了市值,还可能丢了名声。什么名声?茅台不是核心资产了。国信证券近期的一篇研报被翻了出来,里面解释什么是核心资产:涨起来的就是核心资产,跌下去的就不是了。

按照这个逻辑,茅台现在连续下跌,就可能不是核心资产了。

有私募基金经理“补刀”,说核心资产的意思是核心好股票,而不是核心好公司。如果估值具有吸引力、便宜、业绩好,那就是核心资产,但如果虽然公司很好,但不便宜,已经涨上天了,那就只能是核心公司,而不是核心股票。

目前,茅台是两市唯一一只千元股,总市值2.7万亿元,比贵州省2020年的GDP还多1万亿元。就在春节前夕,茅台市值超越深圳GDP。北上广深,生生变成“北上茅深”。

一直以来,茅台“涨太高”引发市场巨大争议。看空方认为,茅台涨太高了,泡沫太大。看多方认为,白酒没有泡沫,只要赤水河的水还在流淌,就看不到茅台崩盘的时刻!

结合市场上基金经理的调仓动作,以及核心资产的解释,茅台当下的定义是核心公司,而不是核心股票。判断的标准核心就是估值。但估值是波动的,往往受市场情绪左右,茅台调整到一定时候,还会成为核心股票。

近日官媒的一篇文章指出,许多基金经理并没有真正认为茅台是核心资产。“即便是明星基金经理持仓也显示,在茅台股价走弱时,各种减仓操作的现象,哪怕当时茅台的股价极具吸引力。”

这样来看,茅台不论涨跌,核心资产的地位都是受到质疑的。茅台,成了薛定谔的核心资产。国信证券的研报,还梳理出一份名单。名单显示,连续五年出现在基金经理重仓前100名的股票只有10个,连续7年出现的只有4个,连续10年出现的只有3个。

这份名单中,茅台成为基金重仓股,是最近5年的事。连续7年的4个,连续10年的3个,都和茅台无缘。2011年至今,茅台累计上涨30多倍,如果那时候买入,现在就是股神级别。

基金重仓10年top3,茅台为什么无缘?10年前的2011年,茅台还不是牛股,全年涨幅36%。紧接着的2012年,茅台遭受“塑化剂”风波和“三公消费”双重打击,回调时间持续了2年。

后来,茅台在袁仁国的带领下,从公务消费转型商务和个人消费,股价也走进上升通道。

无缘过去10年基金重仓top3,茅台不意味着无缘未来10年top3。茅台和恒瑞医药、伊利股份、中国平安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很好理解,都是各领域的龙头,业绩表现不俗,股价涨幅高。同花顺显示,伊利股份最近10年涨了18倍,恒瑞医药12倍。数据上看,茅台30多倍的涨幅是最大的,但其他龙头却是基金持久钟爱的。

茅台和其他龙头有什么区别?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恒瑞医药、伊利股份、中国平安满足的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贴近普通人生活的衣食住行。茅台表面上是酒企,满足的是生理需要,实际上并不简单。

目前的茅台酒,市场上一瓶难求,被不少人当做理财产品,属于安全需要范畴。叠加酒桌文化和面子工程,茅台又会满足 社会 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不难看出,茅台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五大层次。业绩好,股价走高也是合理之中。

问题的关键是,茅台本身的属性只有酒,其他的金融属性等都是衍生出来的。脱离事物本身的属性谈估值,是有一定风险的,这也是茅台估值高低的争议点之一。

目前来看,茅台连续大跌,说明基金经理们对茅台的估值出现了分歧。从 历史 走势来看,茅台每次回调,都是为了下一波上涨蓄力。但对于投资, 历史 不等于未来,对于茅台接下来的走势,只能是骑驴看账本,走着瞧了。

白酒塑化剂事件是哪一年

白酒塑化剂事件发生在2012年11月19日。

起因是酒鬼酒被媒体曝出一份塑化剂超标的检测报告,这件事引发了白酒行业的动荡。因为当时的国家标准里,并没有塑化剂这项指标,导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人注意到。

在白酒生产的过程当中,根本就没有加入塑化剂的必要,很多业界人士也觉得奇怪,最终查出来的结果是:在白酒输送管道和包装中的塑料可能析出了一些塑化剂。

最终,各白酒企业都将塑料管道和包装进行了替换,以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茅台的塑化剂事件

针对2012年12月,微博账号“水晶皇”送检茅台酒检出塑化剂一事,茅台集团12月10日晚间发布公告称,自送产品至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三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均符合标准,并请求国家各级监管部门抽检本公司产品并将结果及时公布。

“水晶皇”被指做空茅台?高端白酒腹背受敌

受该检测塑化剂行为影响,号称“典藏”绩优股的贵州茅台遭遇投资者疯狂抛售,股价在短时间内暴跌超过20%。机构分析师指出,贵州茅台股价剧烈震动时,有大资金包括大机构大举卖出和大批买进。机构对茅台股价的分歧很大,因此在这个价位发生争夺战。

早在塑化剂事件发生之前,就有市场人士质疑高端白酒连续提价之后的销售增长潜力。星石投资总裁兼首席策略师杨玲认为,2012年前三季度,14家白酒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297.6亿元,同比增长88.65%。是2012年少有几个还能保持高增长的行业。不过,从行业层面看,白酒行业的高速扩张已经到了需求难以与之匹配的地步。仅2011年一年,白酒产量就已经超过1000多万千升。2012年1至7月份,全国白酒产量继续高歌猛进,已达610.53万千升,同比增长19.63%。她认为,以塑化剂事件为界,白酒行业粗犷式发展的黄金时代或许已经过去,靠大放杠杆、盲目扩张将不再有效。

2012年12月12日,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就塑化剂相关问题召开媒体见面会,国内多家媒体就相关问题与贵州茅台经营班子及国内相关专家进行交流。

会上,茅台相关负责人介绍,3家权威质检部门对茅台酒抽检结果表明,贵州茅台酒没有塑化剂含量超标现象。贵州省质监部门抽取12批次茅台酒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茅台酒塑化剂未超临时限量值。贵州质监部门对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专项检查,未发现人为非法添加行为。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袁仁国说,塑化剂事件发生以来,茅台的生产经营没有受到影响,产品市场表现稳定。

茅台是个周期股

讲一个关于茅台的真实故事。

前段时间茅台股价超过2500的时候,很多人开始鼓吹茅台是价值投资永不落幕的标杆。

他们大概忘了2012年,茅台臭大街时候的场景。那一年茅台因为塑化剂跌下神坛,成为万人唾弃的品种。

那时候好像还有个说法是:未来是年轻人的时代,喝白酒的人会越来越少。

当然,随着股价的下跌,这个观念也在那个年代被人们不断强化。最终茅台在2014年初,创下了几年的低点。

2014年初,茅台的这个股价低点,大概是在77块钱左右。

经历了后面几年的分红除权,变成了34块。

这里我们不是想追忆 历史 ,而是想说茅台这家公司,从本质上说是个周期股。

这个概念,是一位投资消费品的大神朋友,在2012年的时候公开表达过的。

在表达这个观点两年之后,也就是时间到了2014年。这大哥把手上所有的资金都买了茅台股票,告诉我们低点已见。

这次能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也是征得了他的同意。大家也可以看看,是不是会有啥收获。

其实最早和这位老兄认识,是2012年底在微博这个社交媒体,那时候微博方兴未艾。

也就是2012年的时候,这位老兄开始公开记录,他对于茅台这家公司的思考。

当时他的思路也很简单,后面茅台面临短期均值回归,消费品的故事讲到头了。

他看空茅台这家公司股价的位置,大概在2012年底次高点的位置这里。

说句丢人的话,人家当时写的东西,那时候其实我看了并不太懂啥意思。

用现在那句流行的话说,就是当时的认知不到位。所以人家说啥,其实也是鸡同鸭讲。

确实也是从2012年起,酒类开始大幅跑输创业板,13年到15年都是创业板的天下,没人看什么茅台。

从2012年底开始的后面两年里,茅台的股价走势是下面这样的。

如果观察当时的创业板整个板块的走势,则是一路上行,酒类确实大幅跑输了。

后面的故事简直是连续剧,我一直看着他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特别有意思。

2012年底,茅台股价还在200多的时候,这老兄已经先看到了90块。

还时不时调侃一下茅台闻名的但总

重新调整估值的过程中,我们还问了他,为啥会用这种方式来估值。

他当时说了一句现在看起来很经典的原因,限量保价还是降价保量,决定了后面渠道会不会失控。

后面果然渠道失控了,他的判断是一线白酒渠道失控价格下降,会导致二线白酒的日子很难过。

现在大家肯定想不到,那时候茅台的一批价格居然还会下降,还会没人买。

看到这个情景,很多酒类行业分析师恍然大悟,原来茅台这玩意也是周期品啊。

其实白酒这个行业本质上是个周期品的结论,这老兄一个月前就已经聊过了。

他的结论是: 多年以来非周期的洗脑,早就让大家忘了白酒是个周期品的 历史 。

所以这个位置下跌并没有走完,还需要等低点出现,当时还给出了进场位置。

后面的故事就不用说了,2014年初,股价真的跌到了他期待的买入价,甚至还低一点点。

从他2014年初低点买入茅台以后,后面的几年茅台股价开始缓慢爬升。

不过后面他再没在社交媒体提过这玩意,每天都在闷声发大财,直到2016年又再出现过一次。

2018年的时候,茅台的市场零售价是不是已经和他预计的一样,妥妥破2000了。

这一幕幕连起来是不是就像连续剧!!

这位消费品大神的风格基本就是,低点买入几年不操作,拿着睡大觉,深藏功与名。

直到去年,才又在微信小群告诉大家,我撤退了。不过这里我们实事求是的讲,他离场是有点早。

按照过往估值水平看,茅台2008年以后的发生过几次见顶,除了2012年12月塑化剂事件引起的暴跌。

其他几次见顶,基本都发生在茅台市盈率35倍以上,市销率16倍以上的时候,当时显然还没到。

不过当时有一点,他说的也很对。 他只赚自己认知范围内,安全范围内的钱。

超出自己能力圈范围,超出自己的估值体系之外的钱,他也拿不住赚不到,早点走也没坏处。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写之前征得了小伙伴的同意,而小伙伴在全部卖出以后,也解散了我们的消费品扯淡小群。

他说下一个买点在几年之后,等他先游山玩水几年,再回来叫我们。

为啥他做的这么流畅,一起喝茶的时候告诉过我们原理,他说中国的酒类是妥妥的周期股。

既然是周期,就是在周期底部买入,周期高点卖出,中间躺着睡大觉就好了。

茅台的周期来自它的金融属性,主要是屯酒炒作,零售价格越涨,渠道囤货的动力越大。

你会发现,价格涨得越快,渠道里面货越少,到处都买不到货,这些酒不是被喝掉了,而是被大家囤积起来等升值。

价格开始下降的时候,会出现相反的故事,价格越降,市场上货越多,到处看到人在抛货,道理很简单,越拿越亏,谁还拿着。

这个时候的趋势是,市面上越卖货越多,以前缺货的市场一下变得不缺货了,铺天盖地都是人在抛货。

新闻也会在这个时候发酵,这个阶段价格能砸多低,就要看媒体报道带给人们的恐慌有多大,恐慌越大,抛售现货的越多。

现货和证券市场二者会互相强化,一旦苗头出现,意味着离场时间越来越近了。

这里茅台的故事不会就此结束,因为这一轮抱团还没有完全结束。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大概率白酒还是会走和过去一样的循环。

其实所有的投资市场,不管是买楼投资、买股投资还是买酒投资。从本质上说道理都一样,都是人性在背后驱动。

所以你才会看到 历史 就是这么神奇,昨日已经发生的故事,未来仍会发生。

说起来社交媒体确实是个好东西,不同层次和水平的人,都能在上面找到和自己类似的。

本质上社交媒体像磁铁也像放大器,就像我们在《 你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里说的。

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最终不管是在网上还是现实生活,就会吸引什么层面的人。

想想我和这老兄真正成为朋友,大家彼此开始能交流一些东西,也是我自己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时候。

自微信公众号:饭爷的江湖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