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年,唐高宗李治病逝于贞观殿,年仅五十五岁。临终前,他颁布遗诏:“凡政事无法决策,则由天后决断。”这一条,让世人更加觉得这个高宗皇帝就是个彻底的“妻管严”、懦弱皇帝。但其实,唐高宗李治可没那么简单!
628年,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同时也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因此极受李世民的喜爱。
历史上的李治多被认为懦弱无能,可现实中的李治却是自小聪慧!有一次,李世民就《孝经》来考核各个儿子,太子李承乾等人的回答虽然出彩却并未让李世民感到意外,轮到李治时,他深知父亲讲求仁治,便特意强调孝道,李世民因此十分开心,由此可见,李治自小便懂得察言观色,是个有内才的人。
636年,李世民最敬爱的皇后,也就是李治的生母长孙皇后病逝,李治再一次用自己的仁孝加深了父亲对自己的印象。当时,李世民因为长孙皇后的死而极为悲痛,李治自然也知道,便在丧礼上哭的最为伤心,其中虽有对母亲的哀悼,却也难免有表演的成分,可谓是厉害。
时间来到643年,李治的大哥、太子李承乾因为谋反被废,本来没有希望获得太子之位的李治却出人意料地成了太子!
当时,李承乾被废,李世民先是属意魏王李泰。可是这个李泰为了确保自己的优势,先是跑去李世民面前做出“杀子传位于弟”的承诺,后来更是以和汉王交好来恐吓李治放弃争夺皇位。
李治充分把握时机,跑到父亲面前表演了一番,再加上舅舅长孙无忌等人的帮忙,硬是从极具优势的哥哥们手里把太子之位抢了过来,这般隐忍和心机,又怎么会不厉害?
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逝,李治终于由太子成了皇帝,可是他的皇帝做的并不轻松,因为还有长孙无忌等一帮元老以及吴王李恪等兄弟。有这两帮人在,李治的皇位就由不得自己,怎么办呢?那就让他们先自己动手,然后再收拾剩下的那个吧!
于是,在李治的暗示下,加上长孙无忌自己的考量,吴王李恪等皇子被长孙无忌以一个“房遗爱谋反案”贬的贬,杀的杀,几乎不剩下可以威胁皇位的皇室成员!
等到李恪等皇子被搞定之后,李治便把重点放到了对付长孙无忌等元老派身上了。怎么做呢?那便是找借口给他们定罪,这个借口便是废后!
655年,李治在朝廷上提出要废了无子的王皇后,改立武媚娘。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自然是反对,而李治等的就是这一刻!当即下旨,将褚遂良和长孙无忌等人通通贬黜出京,自此之后,整个大唐就由他李治说了算了,不可谓不高明!
话再说回李治的“妻管严”形象,很多人认为李治是唐朝皇帝中懦弱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武则天,觉得李治对付不了武则天,才最终导致李唐变成武周!
其实,在660年以前,李治可以说完全拿捏住武则天的,武则天只能是安心地给李治生孩子,甚至为了保持李治的宠爱,更不惜掐死自己的孩子。至于朝政方面,就更没有武则天说话的份。
可是660年以后,由于李治的头风病的原因,李治无法胜任繁重的政事,这才慢慢将政事交给了武则天处理,这也才造成了“双圣”的局面,也是无可奈何。
结语:
李治作为李世民的第九子,本来是远远处于皇位继承顺位之外的,可是他却能充分把握时机表现自己,一步步走上了皇位,要是懦弱怕事,如何能成功?李世民死后,李治懂得沿袭父亲正确的策略,对外开疆拓土,对内倚重老臣,确保自己的威信快速树立,之后再对付老臣,要是不机智,如何能成功?
只是,李治本身有头风病困扰,加上又喜欢武则天,这才让武则天渐渐接触权柄,最终造成了李治软弱的形象罢了。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