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之前根本没怎么打过仗,萧何是怎么知道他有将帅之才的?

发布时间:2022-02-24 / 作者:清心寡欲


没有萧何,就没有韩。当时韩信只是个默默无闻人,他的军事天才尚未有展示的机会,萧何怎么知道他有将才?又为什么推荐他为大将?难道他不怕自己看走眼,选中一个像赵括那样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吗?

第一,萧何有识人之明。

我这里举两个例子,来说萧何在识人上是何等厉害。

萧何本是沛县吏掾,算起来也是个小官。他认识刘邦时,刘邦还只是一介布衣,而且有些无赖相,时常得罪人。但是萧何有一双敏锐的眼光,觉得他与众不同,多次暗中相助。后来刘邦当了泗水亭长,与萧何成为同事,关系更是非常寻常,刘邦有一回到咸阳去服役,同事们都送他三百钱作为路费,萧何送了五百钱,比其他人多了两百钱。萧何这样做,与其说两人交情深厚,不如说他认为刘邦”奇货可居“,多给两百钱,也是一投资,在刘邦心里,萧何便成为最可信任的人之一。当然,萧何当时肯定没想到刘邦有朝一日会成为皇帝,但他能看出刘邦不同凡响,这就是识人的能力。

在萧何去世前,汉惠帝前来询问宰相人选,萧何推荐曹参,这又足以见他的识人之明。因为曹参本是武将出身,身经百战,在汉高祖序定功臣时,把搞后勤的萧何列为第一,曹参非常不服气,从此与萧何势不两立。但是萧何临死前,却推荐曹参接任丞相。后来曹参”萧规曹随“,无为而治,成为一代名相。这又是萧何眼光毒辣的又一例证。

大家认为刘邦是无赖时,萧何能看到他与众不同;大家认为曹参是一介武夫时,萧何能看到他的治政才干;同样,大家认为韩信是普通一兵时,萧何独能看到他的大将之才。

第二,萧何并非不懂军事

很多人以为萧何不懂军事,不懂军事怎么会推荐一位大将之才呢?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萧何并非不懂军事。

军事的含义是很广泛的,不是像关公那样横刀立马的战将,才叫懂军事。就以人民解放军来说吧,你说主要搞政治工作的恩来同志、少奇同志不懂军事吗?从沛县起兵始,萧何始终在刘邦左右,几乎参与了每场战争,他是大总管的身份,政治动员不算军事吗?军需后勤不算军事吗?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外行也打成内行了。

在刘封封赏功臣时,把萧何列为第一,称他为”功人“,而其他人称为”功狗“,虽然言糙了点,理却不糙,因为萧何是军队的大总管,他的关键性作用,只有刘邦能以宏观全局的眼光,准确地认识到萧何不可取代的作用。

第三,萧何对韩信的了解,比任何人都多

在萧何之前,有一个人先认识到韩信的不平凡,此人便是夏侯婴。夏侯婴认识韩信,是在一个极为特殊的场合。

韩信原本是项羽麾下的一名军官,但得不到重用。心灰意懒之下,他听说汉王刘邦心胸宽广,便抱着侥幸的心理,万里迢迢前来投奔。岂料一场灾难从天而降,他被卷入一个案件中,被判处死刑。

在刑场上,同时被处斩的还有其他十三人,他是最后一个,一颗颗的人头被锋利的大刀砍下,从项上跌落到地上,鲜血四溅,很快就要轮到他了。当刽子手举起大刀时,韩信爆发出一声大吼,冲着监斩官夏侯婴喊道:“主上不是想要得到天下吗?为何要杀壮士?”

这声反抗运的一吼,把他从死神面前拉了回来。

夏侯婴以惊奇的目光看着他,见他相貌堂堂、气宇轩昂,暂停行刑,将他释放,经交谈后发现他有一腔才学,非寻常之辈,便立即向刘邦报告。刘邦着实有容人雅量,见夏侯婴为此人求情,便赦免其罪,并且毫不吝啬地让他担任治粟都尉。

正是治粟都尉这个职位,让韩信有了与萧何深交的机会。

治粟都尉就是个后勤军需官,而萧何正是军需大总管,因此与韩信在工作上接触便多了。韩信在军事政治上的见解,令萧何大为叹服。我们有一句话叫”相由心生“,一个人内心的气质,是会在一举一动中体现出来的。一个怀有伟大抱负的人,只有伟大的人可以理解他。陈胜有鸿鹄之志,但周边的人不会理解;班超有投笔从戎之志,却只被人冷嘲热讽。因此,碌碌无为的人,永远不能了解伟大人物的志向。韩信的幸运,就是遇到火眼金睛的萧何;同样,大汉政权的幸运,是萧何发现了韩信。

认识韩信后,萧何对韩信很是佩服,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可是刘邦并没有在意。直到韩信负气出走,萧何月下追韩信,才有了说动刘邦登坛拜将的故事。刘邦用韩信,出于对萧何能力的信任;萧何推荐韩信为大将,是人生的一大赌注,历史证明他的眼光,证明他的豪赌赢得了未来。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