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捡钱起家的军阀想必大家一定没听过,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这位靠捡了一皮箱钱起家的民国军阀“皮包将军”——夏斗寅。
夏斗寅
对于普通人来说,出生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是不幸的,但对于有抱负、有志向的人来说恰恰又能有更广阔的的舞台和更多的机遇。
而夏斗寅就是后者,他的出生没有伴随着异象,反而极为地普通,甚至是贫困。家里众多兄弟姐妹给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更不幸的是,家里的顶梁柱,夏斗寅的父亲在其出生没多久后便去世了。
对于这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但没办法,日子还是得过,母亲靠着给别人家打零工,有一顿没一顿地拉扯着家里的几个孩子。
清末乱世
夏斗寅13岁时,母亲也因为常年的饥饿和积劳撒手去了,这对于一个还只是孩子的夏斗寅来说和天塌了也没多大区别。
但还是那句话,日子就算再苦也还是得继续过下去。为了活下去,夏斗寅选择离开了家乡,想着去大城市武汉打拼。
离开了家乡,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乡亲们的接济,而年纪还小,又因为长期吃不饱饭,骨瘦嶙峋的夏斗寅在辗转了几个工厂后把希望放到最后的码头。
乱世中的码头
结果还是没人愿意用他,不过码头的一个老板看夏斗寅实在可怜,就给他指了一条“明路”,当兵。在那个年代,当兵可不算什么明路,头别在裤腰带上度日,要不是实在走投无路,没人愿意去当兵。
而夏斗寅听后很激动,百般感谢了这个老板后转身就往军营方向跑去,老板看着夏斗寅的背影也只能叹息,希望他能多活些日子。
招募新兵
就这样,夏斗寅加入了当时的湖北新军。果然,刚参军,战争就来了,辛亥革命的的到来,让这个孩子扛上了枪,不过和危机相伴的是机遇。
凭着机敏,夏斗寅在大大小小数十次战斗中不仅活了下来,还凭借战功成为了营长,虽然因为一些原因,夏斗寅的部队在第二年就被解散了,但这段经历对夏斗寅来说确实弥足珍贵的。
辛亥革命
脱下军服后的夏斗寅虽然已经有了一些积蓄,但他已经割舍部下部队的生活了,于是当他听说同乡孔庚在山西担任镇守使时就投靠了过去。
果然,靠着辛亥革命的经验,又是同乡,孔庚接纳了夏斗寅,不过为了服众,让夏斗寅从一个小队长开始干起。
没多久后,夏斗寅又回到了家乡,在石星川的队伍中任职掌旗官,又一路干到了湖北陆军第一师工兵营营长。
1917年,护法战争过程中,石星川的队伍被王占元击溃,夏斗寅被迫带着警卫开启的逃亡生涯。不得不说,夏斗寅的前半生是真的很不顺,用倒霉来形容都不为过。
但人的一生,总有那么一些机遇,就看能不能把握住了,夏斗寅也一样,在极度倒霉的时候也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
石星川
就是在这次的逃亡过程中,夏斗寅抓住了可以改变他以后人生的一次机遇,那就是他在一片绿油油的水田中,发现了一个非常突兀的黑色皮箱。
试问谁会在逃亡的时候还去在意这些东西,就算在意了,谁又会没事跑去把箱子打捞上来?这就是为什么那个箱子那么显眼却能一直等到夏斗寅的原因。
把箱子捞上来打开后,夏斗寅和身边的警卫都懵了。里面全是钱,一叠一叠的钞票并没有因为落水而被打湿,更没有被打乱,而是依旧整整齐齐地放在皮箱中。
皮箱
来,我们换位思考向,如果我们是夏斗寅会用这笔钱干嘛?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先买个大宅子,买点地,雇点佃农和长工,娶个漂亮的大妹子,生一堆娃,这一辈子不就潇洒地过完了吗?
可人家夏斗寅不一样,拿着钱,看着周遭都是被打散,和他一样逃亡的石星川部的残兵们,夏斗寅找来一块大红布绑在竹竿上用手扶着当团旗,一面正了正身上的军服,一面大声喊道:“大家出来当兵,无非就是混口饭吃,跟谁混不是混,你们如今身上连个子都没有,不想被饿死就跟着老子干,老子这里有饭吃。”
三三两两的溃兵闻言都朝夏斗寅这边走了过来,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队伍,但军官的军服都是一样的,夏斗寅这身营长的军服他们还是认得的,又听闻有饭吃,基本都选择了跟着夏斗寅干,尤其是夏斗寅当场就打开皮箱发放了军饷,更是一下子就把这些溃兵凝聚到了一起。
看着一下子聚集起来的数百人,夏斗寅还是觉得这样太慢了,而且人数也很少,于是他就带着一众人来到了公安县,想着这公安县大小也是个城市,大多溃兵都会选择先到这里落脚再图后续。
于是夏斗寅就找了一个道口,如法炮制。不过这次,夏斗寅更有经验了,喊话也变成了奉命收容溃兵。就这样,夏斗寅先后拉起了一支2000多人的队伍。
要知道,这样一支队伍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军阀了。而夏斗寅是因为捡到一个皮箱而发迹的,所以后来人都戏称他是“皮包将军”。对着这个称谓,夏斗寅也不反驳。
国军
队伍拉起来后,夏斗寅就得考虑下边这帮人的吃饭问题和前途,吃饭问题靠着在两湖地界和各路军阀混战,随着名声越来越大,夏斗寅的部队引起了国民革命军的注意。
在“直皖战争”期间,夏斗寅率部加入了国民革命军,担任湖北军司令,任独立师师长。看过《亮剑》的朋友应该对独立团、独立师这些称谓应该不陌生,虽然有了番号,但并不在编制内。
人才
而为了给下手们一个前途,“四·一二”后,夏斗寅选择了老蒋,而为了表忠心,夏斗寅率部偷袭了武汉的叶挺将军,结果夏斗寅被叶挺将军揍的不轻。
仗虽然没打赢,但也得到了老蒋的肯定,于是夏斗寅来到了南京,部队也变成了戍卫队,要知道这差事可不是谁都能干的。
在和叶挺将军的战斗中败了,但夏斗寅败得并不难看,说明其指挥能力还是可以的,毕竟叶挺将军不是谁都能上去较量一二的。
“四·一二”中的老将
尤其是后来夏斗寅率部教训孙传芳,那叫一个狠,孙传芳在民国时期那也是大名鼎鼎的军阀头子,结果差点被夏斗寅打得生活不能自理,经此一役,夏斗寅和他的部队都得到了老蒋的嘉奖,部队也终于有了自己的编制,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军,而夏斗寅就是他们的军长。
中原大战期间,夏斗寅更是告诉了阎锡山什么叫战争,为老蒋收编阎锡山所部立下了大功,解决了北方后,夏斗寅又马不停蹄收拾起南方的唐生智、陈济棠、李宗仁等人。
阎锡山
看到这些人的名字,相比大家也都能想到,夏斗寅这一次没那么轻松了。夏斗寅和桂军、粤军在冬天大战了九天九夜,手下将士战死、冻死不计其数,不过好在还是打赢了。桂军、粤军无奈向老蒋投诚。
当然,上面所述大战并非夏斗寅一人打得,但不难看出夏斗寅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夏斗寅对老蒋有多重要。而老蒋也不含糊,随手就扔出个封疆大吏的职位给了夏斗寅,湖北省主席。
事业巅峰时期的夏斗寅
熟悉老蒋的人都知道,别看老蒋给了夏斗寅一个湖北省主席的职务,明显就是权宜之计,毕竟对有功之人不赏的话,谁还替他卖命。
但湖北省主席这样重要的职位不管怎么看,都不可能也不够落到夏斗寅这个既不是黄埔嫡系又不是老蒋同乡,更何况还是老蒋最不信任的军阀出身的人身上。
夏斗寅故居
果然,老蒋还是那个老蒋,没有让我们失望,夏斗寅刚到武汉上任没多久,就有人告发夏斗寅在湖北招兵买马,意图不轨。老蒋一点不含糊,一纸命令,夏斗寅屁股都还没坐热就被赶了下来,而自己苦心经营了数十年的队伍也被老蒋顺手拿去了。
拿去就拿去吧,夏斗寅打拼了大半辈子,也算是略有薄产,潇洒地走完下半生也不是什么难事,可命运就喜欢跟人开玩笑,他的二姨太给他带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和中统局长朱家骅勾搭到了一起,带着夏斗寅几乎全部的身家投到了朱家骅的怀抱中,1951年,夏斗寅在香港走完了他大起大落的一生,享年66岁。
这也许就是夏斗寅的晚年生活
夏斗寅这个军阀和大多数其他军阀一样,都是靠着辛亥革命的红利起家的,但不同的是,夏斗寅似乎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总喜欢和他开玩笑,大起大落就是对夏斗寅一生最好的诠释。当然,就推翻封建统治来说,夏斗寅是有功的,抗战过程中他虽然前期隐居,但后来后任国民政府新兵训练处第一处处长。抗战后期,挂名为成都行辕上将总参议,也是作出贡献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0946442删除。